登录 注册

社科院杨涛:消费金融低水平红海“突围”

2016年11月30日15:58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消费金融已经成为红海了吗?

  11月29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洲金融年会——消费金融分论坛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当前的确许多企业进入到消费金融市场,看似是一片红海,但只能说是低水平、低规模的红海。经过未来进一步的市场竞争和规范后,行业规模可以走上新的台阶,仍然有巨大的蓝海潜力。目前,消费金融的供给小于需求的缺口仍然比较明显,杨涛建议,在这一过程当中,要避免恶性的竞争,也要避免非理性消费的泛滥。

  下附杨涛演讲全文:

  关注消费金融,应该说我有很多年了。最早只有几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时候,我印象中我跟捷信的朋友做过一些交流,后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时之间,消费金融似乎成了重大的蓝海,那么到现在有些人说,这个领域是否已经出现了红海的状况,甚至出现了一些旁氏的骗局。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来思考,究竟消费金融从政策,从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是不是还是一个真正的蓝海,所以带着这样一些疑虑,我想用几个方面的东西来讨论我的主题。

  首先,我们谈到消费金融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居民门,要给居民部门提供更多的一些金融支持,让他们加杠杆,来使得他们获取更多的消费。我们首先就从整个社会的杠杆分布来看,居民部门还有没有空间。当然近年来,我们利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数据可以看到,全社会确实杠杆率上的都比较快,尤其是非金融企业,政府部门是更加的明显。这个过程当中居民部门的加杠杆,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全球来相比,我们可以简单看一下债务结构和总杠杆率进行国际比较,可以看到,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占比,居民部门在全球范围,相对来说债务占比还是比较低一点,相比而言非金融企业政府部门应该说这个杠杆率已经很高了。因此,有些人认为,居民部门从数据上来看,加杠杆的空间仍然有,这是一个现实。

  当然说居民部门要加杠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怎么加杠杆。或者你就是对居民投资进行加杠杆,或者对居民消费进行加杠杆。那么相对而言,对消费加杠杆比起对股市投资等等这个途径来加杠杆,应该说风险还是可控一些。但是呢我们注重的是整个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要在一个良性发展的基础上。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进行国际比较,我们认为居民部门一方面还有一定加杠杆的空间,另一方面,这样一个居民部门,它不仅仅从数量上讨论加杠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结构上对杠杆进行优化,这是什么意思呢?未来我们对居民部门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分析,因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加杠杆的潜力,消费金融发展的这种潜力与风险特征,是有较大差异的。这是第一方面想谈的问题。

  第二,我们整个从供给跟需求的角度可以看一下,整个从供给跟需求的角度来看,决定消费金融需求的当然有很多因素。我们看到,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上半年以来,虽然整个经济遭遇很多挑战,但是消费在稳增长中的贡献度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一些新经济、电子商务带来的消费增长,应该说潜力还是很大的。消费金融需求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可支配的收入、消费倾向、消费场景跟外部保障。大家可以看,是不是这样一些因素都在发生一些变化,如果发生了一些变化,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在发展,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消费金融的需求,应该说还是非常之强劲的。尤其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按照历史上各个国家的纵向跟横向的研究,其实都会发现,它往往会伴着消费金融的快速增长。

  通过麦肯锡的报告,消费升级确实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非生活必需品往往会带来更多的一些金融支撑的需求。

  从供给角度来看,消费金融供给确实出现多元化的特征,但与此同时,仍需要差异化的发展。我们用已有各种各样报告证明这一点,整个中国金融消费市场,按照不同的口径来看,国际比较来看空间当然比较大。供给另外一个市场,消费金融的创新,供给的潜力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一个简单的来看待,我们虽然看似目前到了一个阶段的红海,但是这个红海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承认它是红海的话,只是一个低水平的红海,一个低规模的红海。因为经过未来进一步的市场竞争和规范之后,当这个行业规模上新的台阶,仍然有巨大的蓝海潜力,因为我们经过分析,发现消费金融的供给小于需求的这样一个缺口仍然比较明显,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要避免恶性的竞争,也要避免非理性消费的泛滥,这是来自于供求比较给我们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

  第三个想和各位交流一下,在大的供求分析的基础上,有哪些政策的变革,我们能看得到,是否引领消费金融逐渐进入新的阶段。

  基于消费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呢?一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有两大落脚点,一个就是居民的消费,一个就是财富的增值,这是消费的推动未来践行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让更多的居民来有效共享的一个重要的着眼点。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政策在大力支持新的消费热点,同时鼓励新的一些消费方式与载体,这些都是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观察到的。与此同时,政府在不断完善,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倾向的社会保障因素,一开始主持人也谈了,为什么有时候大家不愿意消费呢,因为保障性因素比较弱,使得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比较弱,这个是在改变的。另外政府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在逐渐弱化,特别是在这两年,整个政府财税,政府的行政机制在不断改革的情况下,政府过去有大两的购买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现在相对弱化,减税让利的大趋势是难以阻挡的,这些都为整个消费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与消费相伴的,进一步来看跟消费金融有关,可以观察到有很多现象。比如互联网+大的背景,全面拓宽消费金融的边界,使得全新的消费金融生态演化体系在形成,大数据时代的信用体系它创造了一个基础支撑。现在供给者来说除了过去正规军不断扩军,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在行业重要性不断提升,过去大家对消费金融的重视度没有那么大,没有放在国家战略一线层面,但是现在逐渐在行业内不断的提升。同时众多的类金融消费组织和产品,也使得行业的深度跟广度在不断拓展。与此同时消费金融的政策法规逐渐趋于完善,趋于系统化,过去比较零散,比较低层次,但是现在我们逐渐在推动政策体系、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监管环境在不断的优化,功能性监管、差异性监管这样一些机制实际上有助于防范未来消费金融扩张中,可能的潜在系统性风险,现在监管层最担心的是什么呢?是我们国家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出现类似于像东亚国家,其他一些经济体,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像信用卡危机等等这样一些现象。

  我们通过讨论这样大的背景、政策环境之后,最后我们就聚焦一下,大环境下有利因素非常之多,与此同时有非常多的挑战。消费金融创新如何跨越红海,这里我提出一个叫3+10的思考方向,所谓3就是比较重要的,最基础性需要关注的领域,10是进一步拓展的十个方面。3个方面有哪几个方面呢?一个是从“被动式”的消费金融到“主动式”的消费金融,这个是什么意思呢?过去我们谈消费金融的时候,往往看到有什么样的消费然后补上去,这个过程当中消费产品是跟着消费走的,但是主动式的消费金融要看到,消费金融真正的价值在于消费,现在大家很多时候对消费本身关注有限,更多关注金融创新。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引领新的消费文化,培育新的消费金融文化很重要。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过去量入为出的消费方式,与所谓欧美的寅吃卯粮的之间,避免走极端。要研究消费群体的不同特征,未来消费金融需要差异化的创新,对于居民部门加杠杆要进行结构性的优化。

  第二是“非理性扩张”到风险可控、环境可控的消费金融。什么叫转化呢?互联网消费金融不是无原则的降低门槛,提高风险容忍度,消费金融提供者需要有门槛、业务门槛、制度门槛和技术门槛。消费者也需要有门槛,我们利用互联网手段针对长尾人群拓展业务,你需要注意的是长尾人群他同时风险容纳能力,风险承受度又比较脆弱,同时又有长尾风险在那里。这里面如果没有对应的风控手段,很可能未来只能是折戟沉沙,风险问题始终是最重要的。

  第三从碎片化的消费金融到平台化的消费金融生态体系。无论从供给和需求方面,未来做消费金融不是简单的一个业务提供和需求的关系,而更重要的是打造大家如何能够实现长期利益共赢的生态体系,当然这个生态体系有很多可介入的点。比如说很多人担心,会不会出现一些非理性消费的行为,我们也有大量非理性购物的行为。在这样一系列消费跟消费金融配套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于消费之后的配套一些金融跟非金融服务,比如说把已有的消费品再进行转让,或者说再进行打包消费,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新的一些消费跟消费金融的支持呢,这就是基于生态观念考虑问题的重要视角。

  所谓十点简单的总结一下。第一稳定时代的消费金融到大变革时代的消费金融。过去基于欧美的经验是在长期稳态的社会发展当中,消费金融相对比较明确。我们现在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大变革时代有一些不同的特征,比如风险不确定性等等,比如说快速的社会结构变化,比如快速的要素流动。这里如何服务于这种包括类似于不确定性在内的大变革时代的特征,需要消费金融一些新的变化。

  第二从标准化的消费金融到定制化、个性化的消费金融,金融产品最大的特征首先是标准化,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新技术的引入,如何实现定制、个性,如何把过去只能对于高端所提供的产品,利用个性化的手段,同时还面向大众,这个都提出新的挑战。还有从居民个人到居民的家庭消费金融,中国整个居民部门,过去实际上是一个个人部门的经济模式。未来随着类似于欧美的这种家庭生态不断的发生变化,家庭肯定成为最为重要的主体。无论是我们未来谈税收,谈家庭的资金流量表管理,还是消费金融,更多的可能需要着眼于家庭。还有从个体的消费金融到社区和社群的消费金融。可以预见,社区将从过去我们小区的概念逐渐转向真正向欧美稳定社会当中,这种社区的概念,社区承载更多的功能,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细胞。消费金融我觉得也会向社区综合配套性的金融支持进行转化。

  还有从个人生命阶段性短暂的消费金融到周期成长性的消费金融,未来的创新更多以能否在整个生态体系内为别人创造基于生命周期的一系列的金融服务,这个是基于更长远目的的一种创新思路。

  最后还有几个方面,从局限于信贷类的消费金融到依托于金融基础设施的消费金融。未来我们谈消费金融的时候,不像过去是就产品谈产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全球看新的类似于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时候,你会发现,欧美的新技术,带来巨大变化的主要是在金融基础设施层面。我们的消费金融能否借鉴这种特征,顺应这种趋势。当你把自己的创新点,布局的资源首先放在支付清算、大数据征信等等这样一些基础设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未来你可能在竞争当中占据优势,而在基础设施之上的这些人流、客流,类似于消费金融产品等在内的零售金融产品,它自然而然的就可以配置上去了。

  从“固定场景”的消费金融到“移动场景”的动态化、嵌入式场景的消费金融。过去谈消费金融很重要的时候往往针对一些固定场景,但是一方面整个社会在走向移动化、移动端,另一方面现实当中有大量的消费场景是松散的,零散的,是不可控的。因此借鉴大的趋势变化,未来我们能否形成这种真正嵌入式的场景消费金融,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所有的人都不想到你的时候,你已经成为身边不可或缺,随手就用的这样一个支持工具的时候,那么肯定创新就走在了别人的前面。

  从单一的消费金融到“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的蓝海叠加。消费金融跟财富管理的结合,这个在国外也有很多探索,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两大基于居民部门的创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可能进行结合的,特别是在国内,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中产阶级,或者是中小企业主,他的消费需求跟他的财富管理需求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二者有大量可共同创新的空间。

  从单纯线上,或者单纯线的消费金融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消费金融。未来可以看到,单搞线上,或者单搞线下,我个人认为都会遭遇比较大的挑战。如何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而不是说走极端,或者认为线下已经过时了,或者认为线上可能是属于大趋势,这些都是片面的。无论在产品方面,还是在风险控制方面,线上线下的结合看来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就是从封闭视角下的消费金融到国际化+本土特色的消费金融。我们未来整个社会开放度、流动性在不断的增加,如何机遇国际化的视角进行消费金融产品的配置,这个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总而言之,今天我讲这么一点,我个人认为,消费金融的前景非常巨大,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需要不是简单的给整个居民部门加杠杆,而是进行结构化的杠杆优化,未来消费金融最重要的不在于规模,而在于结构,在于风控,在于稳健。谢谢大家!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