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复旦大学EMBA人文复旦2017首讲聚焦丝绸之路

2017年04月05日17:59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2017年3月30日,复旦大学EMBA人文复旦讲座举行。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畅销书《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作者彼得·弗兰科潘,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发表主题演讲并参与圆桌讨论。这两位学者围绕“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主题,分别从中国和西方两种视角作了深入的演讲,并就丝绸之路的历史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精彩对话。

  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EMBA项目和读客图书联合主办,沃尔沃汽车和诺亚财富分别提供品牌赞助和协办支持。

  活动伊始,我院殷志文副院长首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认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这体现的不仅是一种开放、合作、共享的时代精神,也彰显了一所百年名校深厚人文底蕴的独特魅力。

  丝绸之路主宰人类的过去,也必将决定世界未来

  彼得·弗兰科潘教授以名为《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的主题演讲拉开了讲座的序幕。彼得·弗兰科潘教授是英国著名的中东、中亚、俄罗斯和拜占庭研究学者,掌管着一系列在英国、法国、克罗地亚、荷兰等地的家族企业,是威灵顿公学的董事。他颠覆性地指出,丝绸之路远非人们通常认为的贸易通道,事实上,人类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都与丝绸之路息息相关。丝绸之路始终都是世界运转的轴心。

  因此,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理解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都至关重要。中国比大多数国家都更愿意去了解其远邦近邻的历史,并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中国的年轻人要把握住“一带一路”政策所带来的机遇。纵观丝绸之路的发展史,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是其发展的根本,顺势而为的灵活变通则是贸易、文化和宗教得以成功互融的必要手段。

  摆脱历史的自娱自乐,从世界视角看丝绸之路

  葛剑雄教授在他的主题演讲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中指出,虽然“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都来源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但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是中国人主动开通的,它的开通、保存、发展的动力都来自外界。

  古代中国缺乏“世界观”,历来只有一个天下的观念,都认为自己处在“天下之中”。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农业社会在黄河流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早期的开发,所以对外界是没有需求的。我们必须客观地了解丝绸之路对当时的世界究竟有什么作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国历史的视野。

  中国现今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并非是要进行文化输出,而是提倡文化互鉴。不同的文化自由发展,各展风姿,并尊重文化差异,欣赏彼此。

  在中西对话环节,两位主讲嘉宾分别就“一带一路”战略中国的定位、贸易一体化、企业如何当地化等热点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东西方观点相映成辉,为听众呈现出多样化的思维视角。三个小时里,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听众在两位大家的引领下收获一场思想的盛宴。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