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从仰光到深圳:路上的缅甸华裔女生

2017年04月06日17:04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卢爱华,缅甸华裔留学生,现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6级全日制MBA学生。

  三年前,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有个缅甸女生逡巡在广州街头。

  她叫爱华,第二次来广州。一连几天的阴雨,令她的逛街计划几乎泡汤。更让她头痛的是,在这个一千多万人口的“迷宫”里,她和同伴走散了。

  兜里没钱,手机停机,狼狈的爱华只好寻求路人的帮助。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脚步。最终在派出所见到同伴时,她的眼眶感到一阵酸胀。

  “说实在的,当时的感觉真是糟糕透了。”爱华承认,如果需要当时做出决定,她八成不会踏上来深圳的路。

  


  一天后,收拾了心情的爱华回到仰光,继续自己在华为代表处的工作。

  60多年的英国统治给这个热带国家留下了不少印记。其中,对医疗行业的推崇已经成了六千多万缅甸人的某种共识。在这里,高中成绩优异的年轻人几乎都会选择就读医疗相关专业。培养出一位有名的医生,更是被很多家庭当作光宗耀祖的功业。

  虽然毕业于著名的仰光药剂科大学,但爱华却对这种“传统观念”不以为然。“由于大学毕业生已经很多,现在只有硕士甚至博士毕业才能在一家体面的医院谋得职位。”长达十几年的考试和实习让她感到绝望。“即使你有幸成名,也已经步入中年了,恐怕只有到了孩子才能享受你奋斗的成果。”虽然催婚现象并不像中国那么严重,但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20岁出头的爱华并不想 “冒险”。

  在爱华广州“伤心之旅”的前一年,缅甸政府首次向外国营运商发放营运牌照,开放了一直由国有企业垄断的电讯行业。彼时,距离移动电话问世已经40多年。西进遇阻的华为公司,凭借着“地利”和“人和”,快速掌控了这块地球上少有的移动通信处女地。

  2015年,一家缅甸的华为专卖店在举办促销活动(图片来自网络)2015年,一家缅甸的华为专卖店在举办促销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种巧合。”爱华无意间在《金凤凰报》上看到了华为公司的招聘广告。生活在华为手机市场占有率超过六成的缅甸,她自然知道华为的分量。更重要的是,这份招聘启事也愿意给那些非工科专业的应聘者机会,这让一心转行的爱华感到惊喜。在发送简历两周之后,她如愿收到了面试通知。

  虽然顺利拿到了offer,但对于毕业于药剂科专业的爱华来说,入职只是挑战的开始。作为培训协调员,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工程人员向当地客户教授设备和系统的使用技术。除了专业上的压力,隔三差五的加班也让不喜欢晚上工作的爱华多少有些难过。“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终于,通过几个月不断地请教和学习,她从一个连“无线”是什么都不懂的“菜鸟”,成长为了代表处的业务骨干。

  在华为,爱华也见识了与她印象中的冷漠形象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真是太拼命了!”她一连强调了两遍。“虽然缅甸人有时也会加班,但绝不会因此而忽视家庭。他们都应该按时下班去陪自己的老婆。”在她眼里,缅甸人很知足。“但是,我觉得缅甸人也应该向中国人学习勤奋的精神。”说着,她拍了拍手里的讲义。

  

  仰光是爱华的家乡。这座建立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上的旧都以出口稻米、柚木和宝石而著称。生活在这里的华人,大多以经营生意为业。爱华家也不例外,忙碌而红火的家电买卖支撑着一家的生计。

  在她的记忆里,会讲华语的祖父母很少和她提起福建老家的人和事。对于几十万为躲避中国战乱而来到缅甸的华人来说,“落地生根”或许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共同选择。

  和传统华人不同,爱华的中文名字并不来自于自己的父母,而是来自于华文补习班的老师。因为历史原因,像爱华父母一般年纪的仰光华人,几乎都不会讲华语,对中华文化更是知之甚少。所以,现在爱华一家只能用缅甸语交流。

  5岁那年,爱华与其他华裔儿童一样,开始在放学之后到补习班学习中文。那时,普通话配音、缅甸语字幕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在缅甸很流行,万人空巷。张无忌和赵敏的江湖,也成为了她和很多缅甸华人对中华文化的最初想象。

  上世纪80、90年代,台湾迎来了“钱淹脚目”的黄金时代,伴随着台商在世界范围内的“走透透”,港台文化迅速在华人世界蔓延开来。作为一种象征,繁体字牢固地占据着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正统地位。但这对年少的爱华来说并不轻松,因为“‘卢’、‘爱’、‘华’三个繁体字都太难写了,她说:“我练了两个月,才会写自己的名字。”

  进入新世纪,中国大陆崛起的势头陡然加快。在市场的召唤下,爱华所在的华文补习班的授课内容也从繁体字变成了简体字。暨南大学出版的华文教材逐渐代替了台湾出版的各式刊物,变得越来越普遍。对于很多像爱华这样的缅甸华裔来说,那些能够熟练使用儿化音的华语老师带来的孔子课堂和汉语水平考试,日益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在爱华看来,“如果华人之间不说华文,会觉得比较生疏吧。”

  即使华文流利,爱华每次来到中国时总还是会有些陌生。“幸运的是,中国政府比较照顾我们这些在海外的华裔。”带着复杂的好奇心,她已经参加过很多中国政府组织的活动,到过昆明、青岛、广州等不少地方。谈及印象,她脱口而出,“那些古代的东西保存的很好啊。”

  

  一年多前,参与管理培训工作的经历,让她有了报读MBA的强烈冲动。爱华从朋友处了解到了北大汇丰商学院的招生信息。在比较了各个院校的国际排名之后,她决定奔着这个2000多公里外的梦想奋力一试。

  这学期开学,爱华已经不再为听不懂中国同学间的流行语而发愁。她觉得这里比想象的好,生活和学习都很顺利,而且可以认识很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虽然最终成绩不是很靠前,但是对我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上学期的几堂课让爱华印象深刻,除了在组织行为课中参访海底捞的轻松有趣,更多的是像商务统计课那样让她倍感压力。但爱华发现,和缅甸的老师相比,这里的老师更加耐心。“他们会仔细的教,直到你学会为止。”再加上同学们的主动帮忙补习,现在的爱华已经全然没有了刚来深圳时的迷茫和忧虑。

  北大汇丰商学院大楼(摄影:金鹏)北大汇丰商学院大楼(摄影:金鹏)

  “我将来想从事管理培训行业。”爱华在缅甸时就已经对未来已经有了规划。她观察到,随着经济开放进程的加快,管理培训在缅甸已经成为朝阳产业。“而且,管理培训行业应该不用像金融行业那样每天加班。”讲求生活质量的她,对工作强度格外在乎。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爱华认为目前中国正炽的“创业风潮”并不适合自己。她听过一个讲座,嘉宾告诉她,如果愿意付出很大的代价,就去创业;如果不能,就无法创业。“或者说,创业需要很多条件,我自知自己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我就不选择创业。”爱华的理解更加简单。

  半年多来,爱华已经习惯性了用微信和同学们联系。眼前,在“朋友圈”的新闻里,中国外长王毅正在介绍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爱华对此并不十分了解,她只是隐约感觉到,“虽然Facebook对缅甸人的社交来说还是很重要,但用微信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说着,她在新闻下面点了个“赞”。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