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大教授陈玉罡:锚定基金经理能力,构建新时代下精选FOF

2017年11月28日10:51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第八届《拥抱资产配置新时代》基金年鉴组织的会议于2017年11月15日在北京广电国际酒店举行。本次研讨会通过探讨"新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基金业务布局与思考、人工智能在基金的应用、公募FOF实践交流"等主题,诠释新市场环境带给基金业务的变化与应对策略。

  中山大学陈玉罡教授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做了精彩发言。他表示:在精选股票型基金构建FOF这一领域,通过锚定基金经理的能力,我们能够挑选出排名排在前25%的基金,我们的目标是将25%这个比例继续往前推。

  怎么看FOF,对FOF的理解

  我也是一个老基民,我是看着王老师(王群航,资深基金研究专家)和江老师(江赛春,华商基金基金投资部副总经理)他们的文章成长起来的。今天为什么来参加这个会议呢?这个会议是我主动要求来参加的,我觉得这个会议挺好,我是来学习的。

  现在我们专门有一个团队在研究怎么样精选FOF,我也带研究生来到了现场。刚才跟王老师、江老师和杨总讨论,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理财的需求。因为现在我们做的是理财的工作,理财整个思维框架是怎么样的呢?实际上首先我要给用户提供理财需求的满足。比如说客户有养老的需求、子女教育的需求、保障的需求等等。基金最适合配置什么样的呢?比如说子女教育、养老长期的配置,首先要搞清楚理财需求。

  第二个是资产配置,根据理财需求把资产配置在不同的理财需求上面。接下来在每一个资产里面怎么样精选,比如说养老,我可以通过基金去满足。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资产配置的产品。

  但是问题是股票型基金这个领域内,我们应该怎么样选呢?我们怎么样精选出最好或者是最合适的股票基金呢?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我们的思路是什么样呢?大家研究发现公募基金业绩是很难持续的,比如说去年排在前三,今年可能排在后面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思路是,到底有什么情况是可以锚定的,是可以从过去延展到未来的,什么东西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东西的过去,而这个过去可以一直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呢?我们锚定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基金经理的能力,其实就像我们在招聘的时候,我们招人的时候看什么呢?我们看这个人的简历。比如说你要看他从哪个学校毕业的,他是不是有硕士学位或者是博士学位,主要看这些东西。

  但是我们看基金经理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这样看,我觉得是不行的。按照我们学术界的研究,我们发现其实学历不重要,基金经理的经验也不重要。什么重要呢?基金经理的能力到底从哪些方面衡量出来呢?怎么度量呢?金融是最容易度量人的能力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形成了数据,这个人怎么操作的,他的业绩怎么样都可以形成数据。我们也知道光靠他的业绩是不代表一切的,业绩不代表他的未来。能力可不可以锚定呢?现在我们觉得能力不是学历,不是经验,而是要量化的。怎么量化呢?在金融里面有很多量化指标。

  在学术这一块,实际上金融顶尖的杂志都在研究这一块,研究基金经理的能力到底怎么样量化,有各种不同的指标。除了大家很熟悉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这是标准金融模型可以度量出来的,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能力都可以通过数据把它量化出来。现在我们在做的一块工作是什么呢?尽可能的找到更多的能识别基金经理能力的一些指标,然后去精选基金。现在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找出前25%的基金,按照这个标准我们选出来的基金做一个组合是可以很容易超越指数的,所以这里面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做这个FOF,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刚才江总也谈到了,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不是超越指数或者是控制回撤。我们的目标是帮用户,从五千只基金里面选到更好的一些。

  从我的理解来说,刚才江总也谈到了,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资产配置,一块是精选类。我的观点是资产配置类FOF,我觉得没有必要,为什么没有必要呢?资产配置是怎么做的,比如说多少配股票基金,多少配债券基金,这个是基于对什么的判断呢?基于对市场的判断,如果你的判断是准确的,你就直接做股票就可以了。

  所以我觉得资产配置类的基金,在这一块,其实它的意义不是特别大,意义真正大的在哪里呢?还是在精选类的FOF。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用户他自己不知道怎么挑,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用户从这么多基金里面挑选出,比如说排在前25%的基金。或者更进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呢?现在我们把研究的目标设定在哪里呢?我们想把这25%的比例往前推。比如说我们能不能选出排在前15%的基金,杨总说保险的配置里面不配置排在前10%的基金。我们是这样的,我们不是看它过去排前10%,我们预测它未来能不能排在前10%。你必须找到一个东西,现在我们看中的就是基金经理的能力,这是我们构造FOF的思想。在这个思想之下,我们不断的找出目标,挖掘出基金经理的能力,然后度量出来。

  FOF有没有可能会变成指数基金,包括招行的摩羯智投,以及金融界,其实他们也做了这些。我看了以后第一个感觉是优选的基金太多了,组合里面的基金太多了,11到12只,甚至是20只,把这些基金组合起来以后是不是相当一个指数,这个是我担心的。很有可能最后构建一个组合,这个FOF变成了一只指数 基金。你衡量这个FOF构建的好不好,成不成功,我们的标准是超越指数,还是能够比指数更稳健,最后怎么样成功的衡量FOF构建的好不好,我很担心这个FOF最后效果跟指数基金差不多,而且还有可能比指数基金更差。

  第三个是收费的问题,其实做FOF实际上多了一层筛选工作,主动性的基金经理为什么他可以收费,因为他有管理能力。FOF要收费的话,意味着我们构建的FOF也要体现我们的能力,但是这个能力通过什么来体现呢?这也是需要去量化的。我们怎么样去衡量FOF的基金经理的能力在哪里,这个也是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