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复旦商业知识点 | “爆款”的区块链,距离我们的生活有多远?

2018年04月17日16:15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大量热钱的涌入,一批包含区块链技术的行业应用相继上线,显示区块链已然站上风口,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伴随的风险,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没有中心,数据存储的每个节点都会同步复制整个账本,信息透明难以篡改”——区块链的特性被广泛相传,越来越多巨头开始加码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加速行业应用的布局,由此引发资本市场的新一轮投资热潮。

  区块链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国家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对于区块链是这样描述的: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暂且抛开专业性词汇的迷雾,不妨先看一个用微信约饭的身边例子:有个人在微信群中提出聚餐的想法,让有意愿者以“1、2、3”的次序接龙报名,如“张三1”“李四2”,以此类推,待报名时间截止,有哪些人参加、总共有多少人参加等核心信息一目了然。这比以前靠人工逐一通知、确认、记录要高效许多。

  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报名信息大量集中时,难免会发生错漏或抢号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要提防冒充、恶意改掉序列等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100%依赖微信完成一次约饭,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区块链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它是技术的集合体,最核心的技术包括了Hash函数、非对称的加密、数字签名和P2P网络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凌鸿教授表示。

  区块链技术又有哪些特性?

  凌鸿认为,可以参考比特币系统来理解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在比特币系统中,区块是保存交易记录的,如果把比特币的10分钟交易记录看作账页,那么一个区块就是一个账页,区块链就是把不断产生的账页连起来的账本。在系统里,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按照规则来维护账本的,所以区块链又是一个分布式账本。

  同时,账是所有参与者都来维护,而且公开透明,所以它是一个去中心、去组织的记账系统。每个人都在维护同样的账本,又不需要公开身份,所以它是自信任的、匿名的,并且具有隐蔽性的。如果把所有账本看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话,区块链系统就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凌鸿表示,从原理上看,区块链应用主要分为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公有链指的是网络空间中人人都能参与,但实际上并没有人来负责,这种应用很大程度上需要得到网络空间参与者的认可。不过,这种完全没有中心的系统在现实社会中很难持续运营,于是,逐渐产生了联盟链——也就是少数人之间或者几个中心之间可以彼此认可的区块链。第三种叫私有链,私有链实际上是一个传统中心或者组织内建立的区块链系统,保证系统中的参与者在没有中心或组织的干预下可以实现参与者之间安全、完整、自信任、去中心的彼此认可。区块链的这三种类型,被认为是在“去中心”和“完全集中”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

  综上所述,凌鸿总结出区块链的六大特性——

  第一个特征是分布式、去中心。去中心意味着另外一种组织方式的可能,从而带来组织的成本降低。理想状况下,网络空间追求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景:人人参与,没有任何中心或组织的干预情况下完成交易。当然,现实社会是否认可这样的组织方式或交易方式,那是另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

  第二个特征是安全可信。它保证参与者的交易是安全、可信任的。

  第三个特征是时序记录的数据可以追本溯源。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到数据逐笔验证,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不可伪造、永久记忆。

  第四个特征是所有交易由集体维护,公开透明。

  第五个特征是交易的规则具备可编程,这也是创新很重要的一个着力点。

  第六个特征是具有隐私保护。

  价值与风险并存

  2009年网络世界诞生第一个区块链开始,至今已经迎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业界将第一代区块链视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可编程货币,更多是数字货币领域的创新;第二代则基于区块链的可编程金融,解决跨境支付、票据、银行之间的清算结算等大量应用,更多涉及合约方面的创新,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当前正在演进中的“3.0版”区块链技术,开始探求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倾向于将区块链技术与实体企业相结合,拓展用途。

  凌鸿表示,区块链纵有诸多优势,其应用也存在着一些局限。这一点,可以从技术和业务两方面看。

  从技术方面看,首当其冲的是标准化的问题。以数字货币为例,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数字货币的标准,包括中间的交易协议、传播协议、共识机制等,目前存在一定难度。

  第二是性能的问题。很多时候,去中心化的程度和共识机制的效率两者之间达不到均衡,带来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

  第三是容量的问题。现在,网上一个区块账页差不多是1兆左右的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易量不断增加,容量也会呈几何级数爆发式增长,当超出了网络的承受容量,就会出现处理上的问题。如何防范这一必将发生的风险,目前来看办法不多。

  凌鸿认为,相比技术上的各种瓶颈,区块链应用在业务方面的局限可能更严重。

  业务上最大的问题也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意味着没有中心,但系统需要一个初始的规则,那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初始的规则由谁来定?这个规则是不是有必要? 如果没有规则的话,如何持续运营?这个规则是不是中心?

  第二个是新规则的问题,如果业务有旧的规则,那么新旧规则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解决?

  第三个问题,是未来的系统由各个分布式的网络结点构成并集体主导,如果某一个节点出现“非理性介入”怎么办?“去中心化”是不是就是没有组织、没有管理?

  凌鸿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同时,区块链应用过程中,还会面临一些新挑战。

  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商业化是需要有投入成本的,不仅包含初期建设的成本,还有运维、推广过程中间的成本,使用过程中改变习惯也是一种成本,改变模式又是一种成本。此外,隐私保护也是一个区块链应用的障碍,在私有链和联盟链中间,由于交易的透明,隐私可能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最重要的一点是,“当一个行业或业务发生变化,要得到社会的认可,需要新的监管。如果没有来自政府和社会的鼓励和认可,区块链的应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凌鸿这样表示。

  颠覆更多商业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区块链技术可以颠覆更多的商业模式,比如,商家的消费积分管理系统就可以引入区块链概念,多方联合共同开发一个积分的发行及兑换的平台。在这一场景下,银行、电信运营商、零售商等各类机构可以实现全程透明、无法篡改的积分交验、存储、记账流程,从而彻底改变现有的积分玩法。

  区块链也可以改变供应链管理。在现有的供应链格局中,通常会有一家核心企业——“链主”负责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但是“链主”企业的管理幅度、管理能力和影响力都是有限的,供应链协调机制会日趋复杂化,管理和获取信任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假如把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将所有相关流程环节都加入进来,建立一个信任体系,那供应链“链主”的核心就不再重要,甚至以后都可以不需要“链主”——整个供应链商业模式就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除此之外,区块链在金融服务、公益服务、商品打假等领域的应用也有相当可观的商业前景。在金融服务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支付、资产管理、证券等多个领域存在的痛点,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同样,区块链也为金融监管机构提供了一致且易于审计的数据,通过对机构间区块链的数据分析,能够比传统审计流程更快更精确地监管金融业务。

  而在公益领域,区块链技术也大有可为,促进公益更加开放透明。在商品打假、尤其在正品溯源上,跟此前商家自录入商品信息不同的是,区块链是让多位“记账师”公正、独立、不可篡改地完成记账,极大提升了监管流程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随着区块链的发展生态逐渐丰富,区块链技术上行前景虽广阔,但对此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凌鸿认为,在区块链应用落地的过程中,对区块链技术本身,有必要形成进一步的共识:

  首先,区块链不是数据的革命,它更多的是一种信用的革命,传递的是价值,价值背后实际上是信用的保障。其次,区块链是一种技术,不是一种产品。它只是一种技术,需要有设计、有框架、有模式才能进行应用。第三,区块链应用主要面临的是行业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关键是行业能不能接受挑战,能不能接受调整。

  最后,凌鸿表示,区块链技术与金融是一个互利共盈的关系。区块链直接传递的是信用,而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所以对金融的影响巨大,但它不是取代金融,不会因为有了区块链,传统的金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更多的区块链应用会使得金融的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模式更加创新。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