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复旦管院教授观点 | 上海营商环境再优化,可否试试“加减乘除”?

2018年05月14日11:21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过去一段时间,上海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各种制度创新层出不穷。同时也应该思考,上海营商环境再优化,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努力呢?

  最新一期的“文汇圆桌谈”栏目,《文汇报》记者就这一问题,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骆品亮教授、范秀成教授进行了采访。

不能止步于现有评价体系

  ●如何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应该包括哪些要素?

  骆品亮:从字面上理解,营商环境应指商业事务营运的环境,对应于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中的外部经营环境。但是,按照世界银行2001年开发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来看,其所界定的营商环境专指(私营)企业面临的政策法规这一制度环境。通俗地讲,就是指企业在商事活动中与政府监管机构及相关公共服务部门打交道的难易程度,具体体现为花费的时间长短及费用高低。

  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主要是对企业从创建、到日常运营、再到关停破产等全过程的业务活动中,严格遵循政策法规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大小,进行国际排名。首先,从评价内容看,这些活动基本涵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与政府部门接触的活动环节。其次,从指标体系看,世界银行设计了11个一级指标和42个二级指标,而在实际评价时,又把“劳动力市场法规”这个指标剔除了,最终形成了10个一级指标和41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评价方法看,世界银行在对这些二级指标进行具体测度时,主要考量流程数量、走完流程的周期、相关流程所产生的费用,并对这些时长和费用进行国际横向比较——比较时一般采用相对值,比如这些花费与人均收入的比例,或者费用支出占企业财产总值的比重。

  范秀成:除了世行报告对营商环境的界定,我觉得衡量营商环境还应该包括更多方面,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生活……这些要素都很重要,企业做出投资决定,不会不考虑这些关键因素。

  现在我们讲营商环境,大多还停留在政策层面,集中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这一层面上。但我认为,对营商环境的理解需要更宽泛广义一些,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公平、客观、公正的环境,这是基本的。谁来做生意都应该一视同仁,外地来的企业不能受歧视、不能有地方保护主义;二是公共服务。三是要素层面,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等。

  ●在新时代下,对于营商环境体系的评价还有可完善之处吗?

  骆品亮:我认为当前的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评价的内容体系尚有待丰富和完善。为什么?我们一般理解的营商环境,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除了政策法规以外,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等宏观环境及产业运营环境。因此,对企业经营的安全性起决定作用的宏观经济稳定性,以及产业竞争有序性、产业配套完善度、本地化服务便利性等产业生态环境,也应该成为我们所理解的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评价方法也有改进的空间。世界银行要做国际比较,特别强调数据的可靠性以及指标的可比性,但这样就会忽略一些控制变量,比如说国情差异导致的制度环境差异,还有产业体系的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企业对政策法规的敏感性实际上是不一样的。由于这些差异性并没有被体现出来,所以评价结果也就有可能出现显著差异。

提升营商环境,上海要有紧迫感

  ●优化提升上海营商环境的意义体现在哪里?

  骆品亮:以上海来说,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对于聚合优势的科技创新资源、提升产业链、优化产业体系,进而促进上海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以自贸区为平台,吸引外商投资。帮助上海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发展先进制造业,壮大服务经济,实现产业链升级。

  第二,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契机,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通过新业态、新模式,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通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企业活力,从而提高产业运营绩效,提高上海产业的竞争力。

  上海在这个新时代提出优化营商环境,总体上就是要进一步巩固上海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上海经济的创新转型发展。

  范秀成:改善营商环境,从地区层面来看,上海是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方方面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最近几年,其他地区、其他城市的发展很快,我们不能盲目自信。

  上海在产业层面的定位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围绕这个目标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办事快、办事容易这个层面。比如,在吸引和集聚人才方面,上海、北京常驻人口呈现净流出状态,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相比较,比如杭州的吸引力则在大大增强。我最近几次去杭州,在地铁里面就听到人们在谈论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确实能感受到杭州在互联网相关产业和业态方面良好的发展氛围。

  ●您觉得企业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有哪些?

  范秀成:讨论营商环境,应该更多地关注民营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他们往往可能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这也涉及如何界定政府跟企业的关系,政府应该干什么,企业应该干什么。第一,政府是管理者。政府是规则的制定者、执行者,要管就要有规矩,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办事。第二,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好公共服务。第三,政府要协调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协调和利用手中的资源,更好地促进当地的发展,做有为政府。

政府和企业都可有所突破

  ●营商环境的综合提升,背后其实是系统工程,考验着政府的整合能力,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政府能做些什么突破?

  骆品亮:以前制造业讲“加减乘除”,我认为营商环境也要“加减乘除”。营商环境要做减法,就是降本提速,减少时间,降低成本。也要做加法,要增加政府的服务内容,加大服务力度,做服务型政府。乘法就是推行“互联网+监管”,探索互联网经济条件下监管模式与方式的创新,把互联网与审批监管等行政管理相融合,通过跨界合作产生乘数效应。除法就是数据信息及资源在政府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共享,资源共享就是做大分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就降低了数据信息等资源收集与处理的平均成本,所以做除法就是要共享。

  范秀成:我们现在都在说服务型政府、“店小二”精神。目前行政管理方面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各自为政、各管一摊现象比较普遍。从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效果来看,有些企业的做法有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店小二”这个提法很好,理念先行,也需要制度改革。

  ●未来在我们营商环境的优化中,您觉得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

  骆品亮:我觉得有三点。首先,要树立真正的服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不是做表面文章,不能只是为提高营商环境这个排名而去做,而是应该以提高企业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为目标。排名应是检验我们服务效率的测试剂,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方向和动力。

  其次,我觉得改善营商环境,不能只盯住评价指标体系当中的关键指标来发力,而应该从更系统的、整体的视角来展开,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重在解决企业痛点,对相关政策法规政策进行梳理,与时俱进,对内容进行修订。

  第三,改善营商环境,政府要有创新意识。互联网时代,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对监管创新也提出了新要求。对于一些新事物、新业态、新模式,政府也要不断去学习、与时俱进、要对监管做创新,不仅仅要有“店小二”的低姿态,还要持续学习,要有学习与创新能力。

以上海来说,优化上海营商环境,对于聚合优势的科技创新资源、提升产业链、优化产业体系,进而去促进上海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具有积极的意义。
——骆品亮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

“店小二”这个提法很好,理念先行,也需要制度改革,需要理顺部门管理和流程,否则先进工具、手段的使用也会打折扣。

——范秀成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