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MBA需求减少25% 全球进入挤泡时间

2014年06月03日10:03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在很多人眼中,MBA是商界精英的标签,一张名校MBA毕业证往往可以敲开许多跨国公司的大门。然而,如今在MBA教育高度发达的美国,人才市场中的雇主们已经开始对MBA证书不屑一顾。密歇根州立大学就业研究中心的一份招聘趋势报告显示,2014年公司对MBA毕业生的用人需求将减少将近25%,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都在减少。尽管现在说美国MBA泡沫破灭还为时尚早,但从全球MBA毕业生每年的疯狂增长来看,用人单位出现“审美疲劳”也是在所难免,包括中国在内的MBA“泡沫”是时候该“挤一挤”了。

  泡沫初现美国

  “僧多粥少”是毕业生最不喜欢看到的就业场景,然而,这一现象已经蔓延到了美国人引以为傲的MBA市场。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0—2011学年,全美商学院合计颁发12.6214万个MBA学位,比2000—2001学年增加74%。这十年间猛涨的MBA毕业生是否都能找到合意的工作呢?答案显然没那么欢喜圆满。MBA人才在美国就业市场已经显露了需求过剩的端倪。

  美国经企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委员会(GMAC)公布的一份对33个国家211家用人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42%的受访公司表示,对2014年拥有MBA学位的新进员工,他们计划给予和2013年相同的薪资待遇。45%的公司称,他们之所以决定2014年对拥有MBA学位的毕业生上调工资,是为了与国内通胀水平保持一致,目前美国的通胀率约为1%。只有11%的公司称,给拥有MBA学位的新员工设定工资高于通胀水平。

  然而,密歇根州立大学就业研究中心发布招聘趋势报告更让那些付了高学费的MBA毕业生们担忧。该研究中心调查约6500家公司的招聘计划发现,2014年对MBA毕业生的用人需求将减少将近25%,几乎所有经济领域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都在减少。其中,金融服务和政府部门的下滑幅度最大,历来大量招募MBA学生的金融保险业竟然环比减少了58%。

  当然,对一线商学院MBA学生而言,毕业后的薪酬还是非常可观的。一般来说,美国名校MBA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2.3万美元。根据《2013/2014年QS全球商学院报告》显示,获得雇主认可度最高的院校仍然是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

  据了解,美国在相应的10个MBA专业领域排名中占据主导地位。这10个专业领域为:金融、策略、创新领导能力市场推广创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管理经营管理和国际管理。在这10个专业领域中,美国哈佛商学院有5项排名第一,其他榜首位置分别由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和沃顿商学院

  然而,对于非名校商学院的MBA学生而言,毕业后的日子可能就不那么好过了。一位美国企业招聘主管表示,“手握MBA文凭而找不到雇主的现象很普遍,名校文凭当然是很好的敲门砖,而对于非名校学生而言,公司可能会更多地看他之前的从业经历,如果这也不怎么好看的话,那就很难找到工作了。”

  国际生找工作更难

  “以前不少在国内的同学认为我拿到了美国的MBA毕业证就可以通往华尔街,其实连找个美国普通企业的管理层工作都很难。”梁佳琦是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MBA的毕业生,如今他是国内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乔治华盛顿大学属于私立大学,学费并不低,毕业后肯定不甘心和一般本科毕业生那样从底层做起,但我的管理层经验是在中国企业的,美国企业要雇用一名管理层员工更想要的是有美国本土的管理经验,很多中国留学生虽然有着不错的MBA文凭但美国雇主却不屑一顾。所以最终还是回到祖国发展。”

  在美国本土的雇主看来,大量的海外扩招是美国MBA市场产生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MBA学位在金融风暴后,不再是就业万灵丹,除了美国名牌管理学院还有人问津,其他普遍存在招生不足而无以为继的窘况,众多管理学院把学生“客源”放眼海外,坐收高昂学费不管就业,几年下来MBA人力市场僧多粥少,其实是一个必然后果。

  统计显示,美国管理学院入学必备的GMAT测验,应试的海外中国学生从2011年的3万人,到2013年已超过6万人。戴维斯加州大学从2012年开会计硕士班,原以为会吸引周边从事财管专业人士的进修,结果2/3的申请人是中国公民;俄州克利夫兰的凯斯西方储备大学商学院2012年的MBA入学生,有八成是中国公民。

  一名不愿透露真实身份的留学生Eric说,他就读的史密斯商学院金融系有高达八成以上的外国学生,其中多数是同胞,开了学没多久,原本每班极少数的美国学生向院方抱怨中国学生英语听不懂、不参与讨论,结果院方另外为美国学生开一班。

  对于广招国际学生,美国管理学院多以“族群多元的学生组成,有助培养学生国际观”来自我捍卫,也强调,收进的国际学生素质比美国本地生绝不逊色。以GMAT的平均成绩来看,好像的确如此。根据彭博商业周刊去年报道,2013年美国GMAT应试者平均532分(总分800),远远落在中国学生的581分之后。

  然而,“中国学生考试很厉害,但欠缺实务经验”的概念深入美国企业招聘人员的脑海。这使得不少中国MBA学生毕业即失业

  目前任教马州耶稣会罗耀拉大学,并负责国际推广计划的丁弘彬表示,整合学生、辅导就业或实习,这虽然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国际学生有“身份”和“语言”两个障碍是不争的事实,能否超越这双重障碍,还是在学生本身。

  主动拒绝名校

  阿根廷人玛丽安娜·萨内蒂是随着丈夫的升职调任来到西班牙的,之前她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担任壳牌公司产品经理,到了马德里后朋友建议她去商学院攻读MBA学位。

  然而,在一家名为企业学院的商学院学习了一年MBA课程后,萨内蒂对这一学位的好感度几乎降到冰点。毕业后,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找到一份和自己三年前没有MBA学位时收入完全相同的工作——在一家类似美国建材家居零售商家得宝的西班牙公司任产品经理。

  如今,萨内蒂离开了这家企业后,自行出版的个人作品——《MBA泡沫:并非货真价实的投资》。在她看来,MBA是一种教育界泡沫。“我认为这些学位对大家的职业道路没有多少影响。当然也有例外,MBA在管理咨询业和投资银行界一直是价值不菲的金字招牌。可在其他领域,这个学位只是锦上添花。它对人没害处。但我为写这本书采访的所有市场专家都说,今天需要的是专业的知识技术,而MBA培训通才的。”

  萨内蒂坦言,很多人认为MBA毕业的人可以拿到高薪,但其实他们的薪水和这个学位无关。“有公司能聘请我,那是因为我以前有在壳牌工作经历。”

  萨内蒂甚至建议人们申请顶级学府,争取高等学府录取,然后再主动拒绝入学。如此一来,这份求学经历便会成为个人简历的一段真实记录。萨内蒂认为,这其中的价值几乎与学习两年的MBA课程不相上下。她在书中写道:“就像是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却没拿到奖项一样。得到入学认可后去上学和没上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我们的未来做了抵押,同时还要承担背负巨额学生贷款的风险。”萨内蒂建议,如果有雇主问起为什么没去读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或者耶鲁大学的MBA,只需要回答:“我更愿意利用念MBA的时间和资金开发有战略意义的技术,它们会有利于今后雇用我的公司占据竞争优势。”

  尽管萨内蒂的观念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偏激”,但仍然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上海一位2012年毕业的MBA学生应晓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不是所在单位赞助了一部分学费,他可能也不会考虑,教育成本和最终产出的价值并不成正比。

  在听了萨内蒂的故事后,应晓鹰笑着说,“拒绝名校的这个建议看上去不错,用人单位从这一经历中明白你已经获得名校商学院的认可,但你为此所付出的成本要比真正读两年要少很多。”

  梁佳琦则向记者指出,“其实不仅仅是美国,许多地方的MBA都有些泛滥了,但就业市场已经不再迷恋MBA学位,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实战经验。”

  印度泡沫的破灭

  如果说美国只是初显MBA泡沫的端倪,那么印度前几年的“国民MBA”现象则是这种泡沫到了破灭前夜。印度对MBA过火的热情催生了管理教育市场供过于求的泡沫现象。如今这一泡沫已经破裂。印度经济正艰难走出近20年来最糟糕的金融危机,许多此类新学校的糟糕品质浮出水面。印度MBA泡沫的破裂成为许多其他国家的一面警醒自我的镜子。

  根据印度负责教育机构认证的法定机构——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的数据,2008年到2012年期间印度管理院校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2385所,录取学生总数也从114803人增长到313920人。

  在这段印度MBA高烧期,全国各地冒出很多低质量的管理学院,往往造就一些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同时,学位供应量的增长恰逢印度进入经济放缓时期,这加大了企业招聘和薪酬方面承受的压力,铺天盖地的MBA毕业生使得这一学位变得不值钱,进而导致人们不愿意申请商学院

  评估印度管理教育项目的克里西尔教育评级表示,在该机构所列学校中,超过一半的学校报告其学生被银行业和金融服务公司录用的百分比自2011年后出现了下降,入职科技产业的比例也略有下降,而这两个行业是MBA学生最常见的毕业去处。

  根据印度工商业联合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在印度,剔除顶尖的20所院校之后,商学院毕业生在毕业后立刻找到工作的只有10%,而在2008年这一比例为54%。

  教育咨询公司巴特农集团资深首席咨询师阿米特·加尔加表示,“对管理和工程类学位学生的需求始终在以每年6%到7%的速度稳定增长。然而,几年前这一需求被增速达两位数的学位供应量超过,造成目前的学位过剩现象。”

  总部设在孟买的经纪商科塔克证券分析师更是直接指责,印度这些商学院不仅在浪费资源,还在输送大批因无法找到与学历相称的职位而心怀不满的年轻人。

  所谓盛极必衰,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的管理学院目前共有40万个学生名额,然而每年每8个学生名额中就有一个空缺,迫使那些无法盈利的学院关门。过去两个学年内印度已经关闭了162所管理院校。

  然而对于这个数字,不少印度教育界人士还不满意。印度最有名的商学院之一的印度商学院院长阿吉特·郎内加便表示,“令我惊讶的是关门的这么少。我本以为被淘汰掉的学校会多一些。”

  追根溯源,印度的MBA泛滥到泡沫破裂,教育质量审核机构在其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来自巴特农的数据,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每年一般会给600到700所工程类和MBA类的院校颁发许可证,而2009和2010学年这一数字攀升至1300以上。

  加尔加认为,全印度技术教育委员会在对高等教育院校的认证控制上有些“失衡”。但同时,他也承认,印度的教育行业高度分散,在这个巨大而多样化的市场中监控教育质量尤为困难。

  中国劣汰进行时

  印度的MBA泡沫破裂不由得让人想到另一个亚洲人口大国——中国。相关数据显示,1991年初,我国举办MBA的院校仅为8所,而如今可以发放MBA证书的商学院已经达到236所。而如今,中国商学院两极分化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以清华北大为首的少数高校正形成第一梯队,它们聚合了国内最优秀的管理人才;而一些三四梯队的院校,则有沦落成为“文凭工厂”的可能。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广州各MBA院校2014年录取已经结束,大部分院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今年全国大约有七成MBA院校未招满。

  广州华章教育总经理肖雄松介绍,按照往年情况,广州一线院校如中山大学岭南学院MBA、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华南理工大学MBA、暨南大学MBA都会完成录取计划,并做到有不同程度的面试淘汰;而2014年的情况远不乐观,上述4所MBA院校中有两所院校没有招满,更不用说广州其他开办MBA较晚的院校。

  一方面是国内商学院招不满学生,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外商学院涌入中国,对中国这块具有13亿人口红利的“香饽饽”垂涎不已。

  2010年3月,哈佛大学在上海浦东陆家嘴设立了上海中心,这是哈佛在海外设立的7个研究中心中最大的一个。5年前,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也在上海设立了中国中心,并与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展开合作项目。此外,华东师范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合办的“上海纽约大学”,也在2013年进行了首次招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在分析中国MBA教育市场需求时候指出,“中国的MBA市场非常大,原因在于,一方面,我们正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过渡,大的经济环境变化很快,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许多挑战;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得非常快,市场的机会很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然而,一份财富杂志调查则显示,有过半的MBA毕业生表示后悔自己花两年时间读MBA。这样的结果不得不引起中国MBA教育界人士的警觉。

  业内人士指出,好的MBA教育能增加企业经理人员处理不确定的市场状况的能力,然而,如果商学院沦为了MBA的“文凭工厂”,那么市场对MBA的价值评判自然会降低,最终中国走上印度商学院洗牌之路也将在所难免。

  “有些中国商学院肯定会被淘汰。”林毅夫也指出,“在美国,商学院有几百家,但著名的就那几家。这种现象很正常,没有竞争就不可能进步,市场最终会淘汰那些不能提供良好教育服务的机构。”(来源:国际金融报)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