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武汉科大教授:为什么美国社保基金80年不入市?

2015年08月21日17:35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在谈国家炒股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解读一个现象:在股市成熟发达的美国,社保基金为什么80年不入市?我研究美国养老金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从大量可查英文文献来看,唯一可解释的“美国根据”有两点:

  第一,美国政府认为,社保基金是国民养命的“底线保障”,必须安全第一。然而,入市有风险,因此,社保基金不允许入市。为此,美国最终决定由联邦政府为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买单:由财政部向社保基金发行特别国债(不允许转让),参照通胀、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其回报率。事实上,任何国家的社保都是由国家财政来兜底的,这就是社保的国家信用。

  第二,美国人崇尚自由市场与自由竞争,反对垄断与行政控制。美国公众认为,社保基金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联邦基金,如果一旦入市交易,则会形成市场控制或价格垄断,就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并有损市场公平与效率,因此,美国民众不能容忍社保基金入市。尤其是近30年来,尽管从里根时代到克林顿时代,再到小布什时代,华尔街集团一直都在游说,他们希望国会能让社保基金入市,但最终均告失败。

  不过,值得特别说明的是,美国的私人养老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却是可以入市的,而且它以共同基金(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证券投资基金)为主要投资品种。截止2014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规模高达24.7万亿美元,共同基金总净值15.8万亿美元,其中,由私人养老金持有的共同基金高达7.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人将30%以上的私人养老金投资在共同基金上,而且支撑了美国共同基金的半壁江山。

  在中国,企业年金早已入市,其实我们的企业年金总规模很小,仅有0.1万亿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私人养老金的1/250。与此同时,我们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也入市了,基金权益折合0.2万多亿美元,现在我们正在筹谋让社会保险基金入市,虽然我们说不清楚最终能有多少社保基金可入市,但我们知道社保基金一直存在较大的“转制欠帐”,还有个人帐户“空帐”运行也是一种“欠帐”,正因如此,我们更希望通过社保基金入市赚钱以保值增值。

  事实上,我们的各类养老金规模实在太小,无论从现实到将来都存在较大缺口和欠账,这需要一个慢长过程的积累,而不可能靠炒股在短期内补齐缺口或欠帐。与美国相比,我们的社保基金不算太少,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确实形同虚设、规模狭小,这一支柱若不能壮大,则社保与财政养老负担压力将会巨大无比。因此,我国养老金问题,不是规模问题,而是三支柱的结构性缺口问题。

  话说回来,今天不仅我们的社保基金很想入市炒股,而且国家炒股已成为A股救市的必要工具和手段。比方,汇金公司在熊市底部往往要代表国家从二级市场增持央企股票;在救灾过程中,证金公司也要代表国家炒股,从买入大盘权重股到买入小盘股,只要稳住指数,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并且必须承诺“只买不卖”,这是机构与股民的心声。当然,国家炒股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常规武器与核武器可以同时对空头进行立体式打击。

  然而,在国家救市后,不少垃圾股遭暴炒,涨幅惊人。比方,一线垃圾股梅雁吉祥在股灾后从2.99元被暴炒至10.84元,一个月时间暴涨300%!该垃圾股十年如一日,总是处在亏损或微利的边沿苟活残喘。此外,超级垃圾股*ST超日(现在更名为协鑫集成)仅用5个交易日从1.9元暴炒至19.4元。这些只是个案,毫不夸张地讲,目前A股市场大有垃圾遍地、泡沫横飞之势。

  泡沫救市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救市是在底部展开好,还是在半山腰拦截好?或者干脆在头部救市?这一点仍有待历史检验。

  除此之外,另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探讨的。在国外或境外任何一个股市,都不会轻易关闭一级市场,然而,中国股市总是很随意、很经常地关闭一级市场,不仅如此,政府还会对IPO节奏及IPO定价进行直接管制,发行人及投资者无权决定,即便是新股申购也必须实行计划供应,严格按计划配置,没有市值的人无权打新,而且将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涨幅更是统一规定为44%。其中,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只要政府关闭一级市场,则表明政府眼里的熊市来临;相反,只要政府重启一级市场,则表明政府眼里的牛市来临。这是最典型的“政策市”特征之一。

  显而易见,市场化改革是当前A股市场最大的难题或要害,市场化改革阻力十分巨大。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改革就是推行IPO注册制。因为唯有IPO注册制,才能真正让一级市场“去行政化”,才能破除政府对股市的直接调控、过度行政干预及行政管制,才有可能还原市场属性,让中国投资者重构风险意识及风险概念,让中国投资者真正学会“用脚投票”。只有这样,中国股市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慢牛短熊才有可能梦想成真。

  最后结论:没完没了的救市,未必就能治标,当然更不能治本,尽早回归标本兼治的市场化改革,这才是A股市场的根本出路。从长远来看,从成本与收益角度比较,是救市成本更大,还是改革成本更大?这值得我们监管层认真思考、慎重取舍。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