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Global EMBA新学员热情分享:我们共同的探索欲

2016年09月20日16:20

  无论是热情拥抱互联网概念的创业先锋者,还是在国外生活多年选择回国的海归人才,无论是跳槽到民营企业寻找新天空的HR合伙人,还是为了开拓市场来到中国并扎根中国的外国高管,虽然他们国籍不同、性格迥异,但是在他们身上似乎有着非常相似的一种特质:蠢蠢欲动的不安分的精神,想要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不满足现状的进取心,不惧怕未知领域的勇敢,不停学习的求知欲,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和对世界交流的渴望。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因为他们身上有着类似的特质能够相互吸引,所以大家走到了一起。他们是谁?他们是中欧Global EMBA 2016的新学员。本届学员依然保持着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特色,59位学员来自16个国家,外籍学员的比例达31%,而且有19位学员则是优秀的女性领导者。学员们平均的管理工作经验超过16年,来自跨国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有将近20%的学员是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和高管。

  “汽车从功能性到智能化有很多变化,能尝试的东西有很多,当然不确定因素也很多,但这个很吸引我。”

  如果说在智车优行之前的经历是王宇很确定自己在做什么的一个状态,那么从2014年底他开始新的创业征途之后,他是在试水一种还要自己探索很多事物的新阶段。

  王宇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之后选择到美国攻读硕士。在密歇根大学读博士期间,他加入了霍夫汽车设计公司。因为工作两三年之后就被外派到中国做中国区负责人,他就没有继续博士的课程。2008年离开霍夫之后,他又加入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公司,工作四年多的时间里,有两年半的时间是外派到中国,做全球项目的中国区经理。所以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飞来飞去。

  2011年,他在上海合伙创办了汽车设计咨询公司罗斯德尔,如今也依然是这家公司的股东。2014年底,他与前360副总裁沈海寅以及几个同伴共同创立了全新概念的“互联网+汽车”公司,打造被称为“中国特斯拉”的智能电动汽车。

  “智能的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汽车从功能性到智能化有很多变化,能尝试的东西有很多,当然不确定因素也很多,但这个很吸引我。”王宇说。

  尽管深处在当今最火爆概念的创业公司之中,王宇为人却十分低调和冷静,而且他对于外部的商业环境也有着自己的思索。在他看来,中国的商业环境已经从积累期进入到爆发期,但同时也存在着急功近利的问题,很多评价只以财富的数量为标准,短期之内看不到收益的项目,就很少有人愿意参与。而自己因为过去在国外读书和在外企工作时间比较长,看到外企更多地是想做百年老店,看重社会契约精神,包括企业在社会中的角色等,而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提高的空间。

  而王宇自己选择中欧的Global EMBA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能够沉下心来,更多地从学术上丰富自己的知识。所以尽管他现在身在创业企业,平均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不断面对新事物和新挑战,可是他还是愿意挤出时间参与一段校园学习的过程。

  “我喜欢铺就新的道路,而不是走一条别人已经走过的路,看别人已经看过的风景。”

  与小巧的外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住在许维心身体里不安于舒适的个性。“我喜欢铺就新的道路,而不是走一条别人已经走过的路,看别人已经看过的风景。” 许维心说的很坚定。

  很难想象,许维心的第一份工作是韩国一家电影工作室的制片助理,干了三年之后,许维心意识到自己有做电影这行的天赋,不过她并没按照剧本来,在一次给电影搜索资料的时候,尽管当时的网速十分缓慢,但她已经感觉到未来IT产业将会释放出的无限潜能,她决定转行,“这就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

  许维心先后经历过三家IT公司的洗礼,其中最长的服务时间是11年。而每一次的离开,都是感受到了企业因为业务的发展而变得保守,这一点与许维心性格里总是喜欢挑战新事物的特质相互冲突。四年前在Google的工作经历被许维心视为第二个重要节点,“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我学到了一个互联网的企业巨头的商业逻辑,Google领导力的魅力。”

  一年前,许维心离开了Google,决定由自己铺就一条全新的商业道路。来到Global EMBA,许维心希望能更好的充实自己,为一段职业生涯添砖加瓦。事实上,许维心是Global EMBA项目成立至今的第一位韩国女性学员,有时甚至会打着飞的来上课。“我对中国充满了好奇,我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和文化。我也相信,未来的中国市场会释放出更大的潜力。”

  “待在国外的话有很好的环境,孩子的压力也比较小。但我还是觉得在中国更好,文化的认同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无论是十年前到瑞典总部工作,还是今年因开拓中国市场而回国,卜海源的选择有着仔细的考量,也部分地折射了这些年大环境的变化。

  卜海源2000年计算机专业毕业,到上海一家合资企业做了3年的工程师,之后到阿尔卡特工作。2年之后,他转战爱立信。2006年,他有了到瑞典总部工作的机会,他和妻子搬到瑞典,也很喜欢那里生活带来的一种安定感。

  在工作的过程中,卜海源也一直在寻求突破,希望自己除了技术方面,也能胜任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并且愿意更多地去接触客户、了解商业运作。他也慢慢成长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者。

  2014年爱立信决定要关闭他所在的芯片部门,这让卜海源感到了一些困惑。“其实我们团队一直在做一些重组的工作,4年里重组了5次,在我们刚刚觉得有些转机时,发现公司的策略变了。”

  那时他心里就开始盘算回国的事了。结果他接到了前老板的电话,让他加盟新创立的Fingerprint Cards。这家核心团队基本来自于爱立信芯片部门的公司,有着生物识别方面的核心技术,而且市场前景非常可观。2015年公司营业额增长了10倍。而这家瑞典公司的市场大部分在中国,目前在中国几乎全部的手机厂商都是他的客户。卜海源又成为了回国负责客户项目以及开拓新的业务单元的不二人选。这一次,时机真的刚刚好。

  “待在国外的话有很好的环境,孩子的压力也比较小。但我还是觉得在中国更好,文化的认同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卜海源认为,如果说十年前中国还是更多地以国外的价值观为榜样,那么如今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更加自信的状态。

  卜海源今年7月刚刚回到上海,有意思的是,他6月份就报名了2016年Global EMBA的课程。离开了那么久,他希望能更快地融入这个社会,迅速地了解本地正在发生些什么。

  “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能跟外部有更多的交流,感觉自己有些受限制。所以我来了中国。”

  “我一句中文都不会说,我甚至都无法告诉出租车司机我的酒店叫什么名字!更糟糕的是,来中国的第一天就有人让我吃发臭的鸡蛋(皮蛋),我都要崩溃了。”Onur现在谈到5年前到中国第一天的经历时还非常激动。

  那时的他觉得自己撑不了几天,谁知一过就是五年,他也因职位的变动从深圳搬到了上海。他说上一次当飞机降落在浦东机场时,他第一次有了“回家”的感觉。而他其实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耳其人。

  2005年工程系毕业之后,Onur加入了欧洲最大的家电公司之一、总部设在伊斯坦布尔的Arcelik公司,在其中一家工厂担任研发工程师,并且同时攻读工程系的硕士学位。2011年,

  随着市场的拓展,Arcelik需要找到一位到中国深圳工作的采购经理,Onur动心了。

  “5年之后,我的工作已经太舒服了。我可以每天带着耳机听着音乐,在电脑前轻松地做着设计工作。但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因为只是跟工厂打交道,不能跟外部有更多的交流,感觉自己有些受限制,除此之外,我还一直想要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于是就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如今,Onur担任Arcelik旗下倍科(Beko)公司大中华区的生产和出口总监,负责中国及海外市场。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他依然还在面对一些文化上的差异。比如中国人表达比较含蓄这一点。有时候在他跟下属部署一项任务时,下属们不会当面提出反对意见,但事后Onur发现,工作并没有完成。“其实我应该读懂他们当时脸上的表情的。”现在Onur已经慢慢适应了这种表达方式。

  Onur把今年攻读Global EMBA的课程当成是职业生涯的一段新征程。他认为,能对中国有深入了解、又有着国际化视野的EMBA项目,这是上海唯一的选择。

  “用一个主人的心态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和重要决策的制定,这是个非常美妙的体会。”

  “班上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这两天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不同文化和观点的碰撞,帮助我多角度、多维度地看待问题,我相信这会是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间。”眼前侃侃而谈的Crystal是个有着工科背景的人力资源总监,初识她的人都会误以为是她学习语言出身。

  回顾自己近20年的职业生涯,Crystal觉得虽然比一般的人力资源总监多走了些“弯路”,但每一步都非常的踏实。Crystal的第一份工作是从康师傅的采购部开始的,之后又被调去做物流,离开的时候是在市场部。这些看似与人力资源无关的职位,被Crystal视为珍贵的财富。“HR的门槛不高,但越往后发展对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就会显得特别高。”

  离开康师傅之后,Crystal加入了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就此正式拉开了职业生涯的序幕。从总经理助理升职为人力资源经理,虽然有些误打误撞地进了HR这一行,但性格外向的她喜欢和人打交道,这一点让Crystal感觉到了更自由的职业发展空间,而工科的背景也为她带去了处理、判断问题时所需要的理性和逻辑能力。

  在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上,Crystal先后经历了3家外资企业。“在芬兰企业美卓供职的那五年,是我的HR专业性得到最好积累和提升的阶段。”2013年,Crystal在美卓已经做到了中国区的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继续上升的空间明显小了许多”。

  很快,一家总部位于中国本土的全球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Crystal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她加盟新事业部,担任人力资源总监一职。决定加入其中,旁人有着很多的不理解——放弃外企的高薪职位,跑去民营企业,但Crystal有着自己的理解,“中国职业经理人终于有机会成立自己的公司总部,并且在海外市场拓展自己的影响力,用一个主人的心态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和重要决策的制定,这是个非常美妙的体会。”

  Crystal相信,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还会有更大的机会和挑战,而在这个时候选择回到课堂,她说是为了更好地静下心来,系统地梳理管理理论,获得全球视野,并且与各国同学交流看法和意见,打破下一个“天花板”。

  “我希望从不同的人身上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想更加了解自己。”

  来自于丹麦的Claus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12年的职业生涯中所服务的3家公司都与中国息息相关。

  拥有经济学背景的他,在大学毕业之后,继续攻读MBA,完成学业后,他加入了一家丹麦公司,在建筑行业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加入公司4个月之后,他就被任命协助在中国开办研发和采购办公室。

  开办中国办公室,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从财务控制到采购经理,之后成为企业副总,别人十多年的职业生涯经理,Claus在六年的时间里体会了一遭,“每天都是高速的运转,体会不一样的职位,是非常浓缩的一段工作经验。”Claus原本只计划在中国呆上1年就回到丹麦,但美妙的是,他在这里遇上了心爱的人。现在,他已经是两个可爱女儿的父亲了。

  6年的时间也让Claus慢慢适应了中国文化,他的职业生涯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步向前。第二份工作,Claus依然被派往中国广东,负责在当地组建一个风机零部件工厂,这又是一段从无到有的难得经历。

  “我喜欢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是我为什么选择回到校园,我希望从不同的人身上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想更加了解自己。”现在,Claus在一家芬兰公司担任中国区副总裁,“我的同事都非常富有经验,企业体系也非常成熟。”Claus也学会了放缓脚步,重新审视自己。而选择中欧,很重要的一点是这里的氛围和自己的背景很是契合,不断地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寻找平衡,在快和慢之间寻求最佳的步调,再次出发。

  • 来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

相关阅读

院校相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已有61人关注

院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