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管院院长王帆:商学院变革,如何让中国的变为世界的?
全球政治与经济跌宕起伏,而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并与世界息息相关。中国商学院未来二十年如何为世界的良性发展提供精英人才,在产业模式转变的关键时代,中国商学院该何去何从?互联网科技与信息化建设在商学院发展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帆教授接受了MBA中国网的专访,就“商学院变革,如何让中国的变为世界的”等问题展开了论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帆教授:商学院变革,如何让中国的变为世界的?
变革环境下,商学院全球化新战略
商学院的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国际化是中国商学院的必经之路、是中国商学院提高质量必然的渠道,也是不可逆转的势头。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一同崛起的中国商学院和国际知名商学院相比,历史较短。建院三十余年的中大管院,其创立的源泉,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境外人士到中国投资,尤其是中国华南地区投资,他们发现没有好的商科教育,最后筹建了中大管院。可以说,中大管理学院的历史,就是中国商学院发展的缩影。所以管院的发展一直都是通过实践不断地推动的。从起初的本科教育,后来发展了不同的专业,到现在有了MBA,EMBA,EDP等多种办学项目。
中国商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实践越来越导向国际化。中国的企业,政府,各界精英人士,都会考虑全世界的眼光。中国的很多政策,与全球的很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各国人和人之间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尤其是发展迅猛的信息技术也为商学院质量提升提出了一个重要要求和指标。
中国商学院全球化的重要发展思路
一是参加国际商学院质量认证体系,让商学院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办学条件,不管在过程上还是目标上,都能符合国际要求,使其的办学水平和国外一致。商学院学习的过程和质量,包括学分、学位,都能受到国际认可。二是国际排名,让我们的商学院和其项目可以按照全球统一的标准排名,在全球能找到我们的不足,同时也能宣传中国的商学院的特色。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帆教授:商学院变革,如何让中国的变为世界的?
中国商学院的国际化也走了非常多的路,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中大管院也非常荣幸,能够被世界商学院MBA排名最权威的《英国经济学人》排名进入全球百强(点击查看此消息)。应该算是非常不错的里程碑。我们进入了全球百强,但是距离全球最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也为我们将来的奋斗找到了方向。
当我们用国际化的标准去完成课程的设计、教学安排、老师配备和发展,包括最后的考试,学生的发展等一系列人才培养过程时,“国际化”都对我们都提出来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提升质量和品牌,另一方面需要摸索和发展我们的竞争力。我们现在的竞争,不只是在广州的竞争,也不是在华人中的竞争,甚至不是在整个全中国的竞争,而是全球化的竞争。所以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找差距,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各方面条件同时不断的强化我们的优势。
因此说排名及认证等等都是持续改进的过程。不断地参与国际化的排名和认证,对于我们不断地提升质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深度解析商学院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商学院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应相辅相成。国际化和本土化,一直都是商学院重要的议题。商学院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不是矛盾的,而是一部车的两个车轮。很多人认为,国际化,就是要用英语去教学,要邀请外国的老师,要多扩招很多外国的学生,这是对国际化的误解。国际化最重要的是质量的提升。所谓国际化,是国际化的视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同和协调,是指学院有一个开放的心态,能够在国际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能够培养更多的不只是本土的学生,还包括外国的学生进入本土市场工作,而非单纯地输出学生到国外去工作。
对于商学院来讲,第一是需要帮助中国的企业和政府制定更重要、更科学、更合理的政策,帮助企业和政府的决策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二是要帮助外国人,外国企业,让他们能更好的跟中国一起合作,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化最重要的任务是按国际的标准保证质量的完成工作,我们跟国际用一个共同的“工作语言”。
在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全球都在做的事情的同时,还要做一些全世界都很关注的但我们更有实力做的事情。比如说符合中国情境的管理问题。如何让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更好地了解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如何去做更科学的决策。这个不只是对中国人,对外国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商学院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按照管理学的说法,符合双源理论。国际化不断促进质量提升,质量提升注重本土化的改进,毕竟我们最后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和能够被全世界都认可,一定是因为本土化。所谓“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最民族化的就是最国际化的,最国际化的也应该是最民族的。
因此应该说商学院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每天都在飞速改变,很多改变都得益于国际化,视野改变了,我们的很多观念、理念、方法随之改变。我们的改变也在推动世界的改变。
商学院的信息化建设
麦肯锡对最近整个商业发展的最新咨询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商业发展有两大趋势:第一大趋势为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不断融合;第二大趋势为管理和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IT技术的不断融合。
我们在商业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特别是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因为它的确对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教育模式产生着颠覆性的改变。特别是未来有人工智能帮助之后会有更大的提升。所以国家出台对教育信息化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不只是对教育,对所有的行业,信息化都显得愈发重要。我们国内的商学院,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上面,应该算走在前列。但是跟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商学院,尤其是一些美国欧洲的一些知名商学院相比,我们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还不太够,而且关键是我们对信息化的理解相对比较保守。信息化不仅仅是买一些设备,做一些办公软件,其实信息化可以做到信息和知识低成本、大面积的快速传播,能够实现教学个性化的发展。所以未来商学院应该把IT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实欧美很多商学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多年以前就开始相继投入很多精力去研究,如何实现技术和管理的结合。我们现在有非常多的流行新词汇,比如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其实他们都是一些技术的趋势。
商学院建设应如何应对信息化浪潮
首先要对技术,尤其对互联网技术有足够的了解,商学院的老师和领导者要有足够的重视。第二我们要有计划如何一步步做好,商学院可能需要做一些基础建设。比如网络的基础架构,数据库,几个需要信息基础做核心支持的必须流程需要用技术实现。第三我们更加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把现有的学生和将来有可能成为我们学员的用户服务好。比如边远地区的,其他国家的,他们可能很希望来我们学院学习我们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转变我们的运营模式。当然实现这些,除了技术上还需要有我们的体制,机制,人事的积极的配合。但我想这是商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之路。对于商学院的领导者来说,不管是不是学习IT专业出身的都需要具有足够的洞察能力,去了解并抓住这个机会。
如何培养技术型的管理人才
我院学生有一半左右是具有技术背景的,他们在公司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发现遇到的难题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比如怎样领导一个团队,怎样推行自己比较好的思路,怎样在资本市场上取得成功、怎样吸引客户等等都属于管理的问题,包括自我管理。
对于一个技术背景的人来说,学习管理最重要的不是单纯地学习管理学知识,首先是理念的改变,对问题思考角度的改变;第二,管理不只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对于逻辑思维较严密的技术性人才来说科学还比较容易学习,但是艺术方面比如如何与人相处、沟通、领导力等,这恰恰是中大管院的优势,即无论是数理化等社会科学还是人文学科,都能给技术型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多学科综合性的优势资源和支持。
- 来源/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