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除了理性的力量,我还看到爱和柔软的力量

2017年03月23日17:53


  许小年喜欢孩子,不是那种看到可爱的孩子捏捏脸蛋的喜欢,而是完全见不得孩子受伤的疼惜。这种情感是他生命中的另一条线索,为我们提供了学术生涯之外,一个内心柔软、感性的许小年。

  许小年至今记得一个场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整整一年之后,他在医院等候由他和校友捐助求医的两个孩子。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女孩的右腿和右臂断残。北京夜凉如水,孩子们在清冷的月光中坐着轮椅过来,还没有拥抱,眼中已迸出泪水。“伯伯……”女孩委屈得泣不成声。这个画面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劫后的伤痛、未来的艰辛,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叹命运之无情,悲一己之无助,他甚至不敢看女孩地震前拍的照片。

  “我去西藏的时候,看见那里孩子的目光就像湖水一样纯净。”他回忆道。孩子是这个浮华世界的救赎,他们的纯真是抵抗这个世界的庸俗和无常的武器。在接受采访时,许小年不愿提起自己的付出,只是反复强调感谢孩子。

  “我作为一个父亲,付出一点微小的努力,能够获得如此的真诚和信任,这使我的生命增加了意义,我获得了如此巨大的精神享受,远远超出在物质上、社会名声上得到的幸福感。”

  尽管许小年为公益事业付出了很多,也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他却始终认为这些公益活动都是为自己做的。“与其说是在帮助孩子,不如说是在帮助自己。因为孩子们很信任你,他们和你的沟通是毫无保留的,那是一种你在别处感受不到的交流。”

  正如他在某一次演讲中推荐的《自私的美德》一书,许小年认为只有“自私”的人才能把公益事业持续做下去。“做公益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至于社会影响力,别人对你的评价,都可以忽略。除非你的公益活动是想唤起某种公众意识,那么可以高调一些,比如环保之类。”

  提到自己救助孩子这样的公益活动,许小年教授并无意号召大家一起做。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慈悲之心、同情之心,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了。

  公益甚至改变了许小年看待世界的方式。“除了理性的力量,我还看到爱和柔软的力量。我们可以行动起来,去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这些孩子就是我生命中的线索,让我有机会追逐和实现生命中的使命,我觉得这样度过生命是很有意义的,我没有道理不继续这项事业。”

  在陕南农村,许小年看到当地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留守村庄的多是老人和儿童,偶然遇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攀谈中得知他曾出去到矿山打工,但同乡在矿难中遇难,母亲哭着给他打电话,让他必须回来,“要死就死在一起”。于是他回家了,但在乡村又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

  “这是个让人心酸的故事。”许小年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改革滞后,让他也感到莫名的无助。但他同时观察到其实当地农村并不缺乏自然资源,比如纯天然的猕猴桃和蜂蜜,但运不出去、卖不出去。“如果能把这些东西卖到城里去,就能帮助乡村的青年男女取得收入,也能为城里人提供纯天然食品,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迈出小小一步。”

  在中欧北京校园里,2013级EMBA、知名公益人邓飞正在联合校友们发起一个叫“e农计划”的新项目,试图通过引入旅游和销售优质农产品,帮助贫困地区提升收入,引导农民工回乡自我造血,系统而持续地解决乡村6800万留守儿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和贫困县域扶贫问题。

  许小年是邓飞最有力的帮助者,他不仅是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大病医保两个公益项目的政策顾问,也再次受邀成为“e农计划”顾问。实际上,邓飞入读中欧也得益于许小年的帮助。邓飞来中欧读书的奖学金是他帮忙争取的,而剩余15万学费是他支付的。“帮助公益人士,不就相当于自己做公益么?如果他是企业家或公司高管,我就不管了,但邓飞是无力付学费的公益人士。”

  许小年认为,纯公益只是公益事业的方向之一。“发达国家的公益组织都是商业化运作的。虽然也有志愿者,但常设机构都是市场化的薪酬和操作。”尤其是像“e农计划”这样的公益项目,本身具备盈利能力,应该尽可能做成“社会企业”,提高公益事业的效率。

  2014年11月,“e农计划”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京校园召开了发布会。由中欧校友捐资建立非公募基金会(浙江省益农慈善基金会),出资控股成立“e农春天”等商业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出资人永不分红,部分利润留以扩大再生产,部分利润返哺公益项目。

  内蒙古科前右旗的沙果、云南临沧的古法红糖、陕西大巴山的野生原蜜、广西千家洞的生态胎菊……都通过“e农计划”、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连接,走进了千家万户。至今已依托17个合作县市,开发了上百种农产品。许小年所倡导的把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连接起来,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公益项目发展的理念也随之落地。

  截至目前,已经有250多位中欧校友和教授作为发起人参与了“e农计划”。他们来自食品、互联网、物流、广告、投资等各行各业,各尽所能,各尽其力,共同推动“e农计划”的发展。

  许小年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便踏上了公益之路。最初,在中欧四川校友分会和中欧爱心联盟的组织下,他与其他几位中欧教授以捐赠讲座的形式,为地震灾区儿童回归校园贡献力量。地震一周年时,他与中欧学员、教授陆续资助了几位受灾儿童就医,亲身参加了更多的公益活动。

  2014年以来,他积极参与由中欧校友发起的生态扶贫项目和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项目,为此实地探访了陕西平利县、皖西大别山、浙江开化县和云南大理漾濞彝族自治县等地。

  2016年,许小年教授获首届“中欧教授公益奖”,该奖项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设立,旨在表彰为公益事业做出卓越贡献、在校内外堪称公益楷模的中欧教授。

  如今,他的公益之路仍在继续。“每当看到那些特别贫困的地区,我都会感到莫名的压抑和无助,自己做的那点公益微不足道,帮不了谁,只是自我救赎而已。”

  这位知名的经济学家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启示:一个洞悉世间运转法则的智者,会生出菩提心,他选择爱人如己,尽力去度人世的苦厄。

  • 本文改编自中欧校友杂志《TheLINK》2017年第一期“特别报道”《许小年教授:帮助孩子就是帮助自己》。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

相关阅读

院校相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已有61人关注

院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