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建设工商管理学科的回顾与展望

2017年09月28日11:12

  罗俊校长在本月中举行的学校秋季工作会议上,对双一流建设进行了系统精辟的论述,吹响了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号角。他代表学校详细阐述了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基础、战略路径、措施和方法,令学院广大师生信心满满、动力十足。国家刚刚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工商管理正式列入教育部推荐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为管理学院全体师生,包括校友和国内外合作伙伴带来了刷屏式的喜悦和祝贺。在被鼓舞、信心和动力包围的同时,中山大学更多的感到了使命、责任和压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需要有更高的格局和理念,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视野和措施,更需要全体师生员工、校友与合作伙伴的共识和传承。

  此刻大家可能比较关心建设工商管理世界一流学科的具体举措,例如资源如何配置、教学如何改革、科研如何组织、教师如何评价等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固然重要,但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一个更重要、更核心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宗旨和传承支撑管理学院快速发展至今,它又能否继续引领工商管理学科迈向世界一流学科?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顾管理学院发展的历史,从历史中寻找启示和答案。中山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建立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经济改革开放的大潮。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巨大的管理实践需求不断支持和推动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科学的发展。在香港爱国人士的倾力支持下,1985年国家教委正式批准成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扎根中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营造开放、进取、自立、包容、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建立高效、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体系,管理学院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提升自身学科水平和影响力,“商界黄埔”的愿景深入人心。最近三轮教育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从第九到第八,再到并列第二,最终顺利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

  总结学院过去三十二年的发展历程,以下四条主线特别引人注意:

  首先,将立德树人定位在学科建设的第一位。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学院始终将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教育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常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上,学院为每一名本科生配置了全程导师,从入学到毕业,分阶段安排学业导师、论文导师和业界导师全程负责本科生的价值观教育和专业指导。通过“百歌颂中华”、企业实践调查、扶贫支教、院长论坛等一系列第二课堂环节,让学生充分领悟自身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学院将“践行社会服务”从使命付诸于行动。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一直是学院的特色课程,也是全院从本科到博士的必修课程,学院MBA项目已经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最具社会责任MBA项目”。作为中组部干部培训基地,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心每年为中西部地区培训数百名处级以上干部。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党委在学院学科建设中发挥了全局和主体作用,统筹全院教职员工(包括离退休职工)和各类各层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党政联席会议一直是学院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机构。通过强化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的党建工作并配置充足的资源,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学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和主力军作用。学院党委既做到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又切实发挥了党团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密切联系师生员工,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难题,通过弘扬正气、凝聚人心、达成共识,使全院各项工作能紧密围绕学科建设这一核心任务。

  其次,扎根中国情景和中国特色的研究与教学。

  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管理实践导向的研究与教学,尤其是紧紧围绕中国情景和中国特色,是学院科研与教学水平能够实现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关键成功因素。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珠三角及全国各类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成功经验,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发展的鲜活案例,都为我们提供了开展工商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的丰富素材。扎根基于中国情景和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与教学,进一步提升了对“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实践,在学科建设中获得了更大的竞争力,为管理实践带来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学院师生出版和发表了一系列具有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十多项国家级科研和教学奖励。绝大多数的成果,都来源于中国管理问题,并指导和应用于管理实践,为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再次,以开放、共享、共赢的模式广泛建立国内外合作。

  学院经历了从单向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研教学成果,到与国内外教学科研机构和业界建立开放、共享和共赢合作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学生海外学习、教师海外培训、海外教师引进等的海外科研和教育资源的输入,通过引进吸收提升,转变为双向的高水平合作研究、合作教学,加上积极开展的研究和教育资源的输出,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合作伙伴层次日渐提升。

  开放合作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提高质量的路径和手段。因此,开放合作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合作伙伴、国际学生或者国际师资的数量和知名度,而是通过不同层次的合作实现教学与科研质量的提升,实现与合作伙伴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共享与共赢。“融汇中西”是学院办学的使命之一,融汇不等于单向的追从和照搬,而是将中外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发展,向全世界展示具有中国智慧、更先进的工商管理教学与研究成果。

  最后,不断创新与改革,推陈出新、引领变革。

  “创业创新”是中国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石,更是未来进一步提升国力、实现中国经济弯道超车的关键引擎。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学院自身具有强大的创新基因。勇于改革、敢为人先、不断进取是国内外同行对管理学院的一致评价。学院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试点学院”、教育部首批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本科专业认证单位。我们在国内商学院中首家实现行政人员编制内和编制外同工同酬,首家实现教师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与资历和职称脱钩,首家实现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首家实现从“院-系-教师”三层结构到“院-教师”两层结构扁平化管理……战略驱动下的持续改革创新,不断赋予学院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学院院长今年当选为国际商学院协会亚太区顾问委员会委员,推荐词是这样描述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是一所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知名商学院,其在机制体制上系统、完善的新思路和新做法,值得世界各国商学院,尤其是亚太区商学院学习和借鉴。”

  今年四月,习近平总书记为广东发展作了“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改革开放和广东经济发展成就了管理学院,其中的“四个坚持”不仅高度总结了广东发展的原动力,也正是管理学院学科建设的基石和传承,它将继续引领我们迈向工商管理世界一流学科的新征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相关阅读

院校相关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已有112人关注

院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