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经管施骞:培养“十字型”MBA人才 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2017年11月13日14:59

  《对话商学院》是央广网通过零距离接触商学院负责人,为考生详解招生政策、报考流程、考试信息、录取规则、课程设置,帮助广大考生全方位了解商学院的一档对话访谈栏目。近日,同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助理兼MBA中心主任施骞做客央广网教育频道,接受央广网记者王启慧独家专访。

  同济大学于1907年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办,当时为德文医学堂。1923年更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正式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是当时国内七所国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管理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以医院和健康两方面为主,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程类的学科集中到同济大学,同济的管理教育开始偏重于工程类的管理问题,并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工作。1956年,同济大学开办建筑工业经济与组织专业,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类管理教育的先河。1984年正式更名为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998年,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同济大学商学院合并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同济经管学院是以经济类学科和管理类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院,学院有四个一级学科,分别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及应用经济学。在这四个一级学科的支撑下,学院开展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多层次经济和管理教育。同济经管学院秉承了同济大学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也继承了同济大学国际化办学理念,面向实际、解决问题,将办学宗旨与国家的战略相结合,争取通过优质的经济与管理教育,为国家输送专业的经济类和管理类人才。


  
同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助理兼MBA中心主任施骞

  依托优势学科凝练精品学科平台 与26个国家及地区80余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

  施骞:

  同济经管学院的办学主要依托于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以及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我们从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中凝练出三个重要的学科平台,第一是项目管理,第二是服务运营管理,第三是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管理问题。以同济MBA教育为例,在这三大学科平台上,学院通过多学科的融合来加强MBA教育,并凝练出了八个特色模块,例如房地产项目管理、运营管理、金融期货等,这些都是同济MBA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项目特色。

  此外,同济经管学院另一个特色就是国际化,同济大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国际影响力。迄今为止,经管学院已与世界上26个国家及地区的超过80多个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都有数百位MBA学生到国外一流商学院进行交流学习,同时,每年也会有数百位的留学生来我院进行交流和交换学习。

  培养“顶天立地”的“十字型”人才

  施骞:

  我曾经学的是土木,最早研究的是质量管理。我认为质量管理应该是跟技术能力高度相关,比如说一栋楼宇在打桩的时候如何来保证桩的质量?这是个既需要技术又需要管理的问题。

  后来随着技术难题逐步突破与解决,管理问题就上升到很重要的高度。人才培养也是如此,刚开始很多人都是技术出身,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岗位的变化,可能会有人会偏向于去解决管理问题。就像从一根桩的质量控制,最后上升到一个复杂工程的建设管理,那就需要用到许多项目管理的知识。

  在国际上有一部知识体系指南,回答了从事项目管理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做好这项工作。该指南的最新版本包含了十个方面的知识,管理一个大的项目必须得具备综合的能力与素质。这时,就从解决一个技术问题或技术关系上升到了与综合管理、集成管理有关的项目管理层面。

  当然除了十大知识领域外,项目管理也会牵涉到很多其他的管理领域。例如战略管理。在实施项目的时候,如何使这个项目与企业的战略、组织的战略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管理问题。再比如说市场部门如何更好地把项目(产品)销售和推广出去。这就涉及到了市场营销问题。

  所以整个过程中,你可以学到从质量管理到项目管理再到工商管理的有关知识,在不同层面逐步过渡,最终你会从一个技术精英慢慢成长为一个高层管理者。这个过程其实我都经历过,曾经我也到现场管过技术,之后也管过项目,现在也研究一些工商管理的问题。我觉得这一步一步的实践发展可以说是年轻人职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我看到身边许许多多的学生走过了这条路。

  你们很多人都可能会按照这一轨迹去发展,假如说你是工科毕业的话,你很可能是先做技术,之后逐步进入管理层,先管一些项目再逐步地升任高层管理者。我们在培养MBA学生时,会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他们综合管理的能力。

  现今我们都常常说T型人才,既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深度。我的理解是学习不应该盲从,而是发展成一位知识面宽广,但又在某一专业领域中研究较深的人才。当然,这个T型人才发展我觉得更应该是改成“十字型”的人才,用英文字母的“T”不如用中文的“十”,就是T要出头。出头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深扎进一个专业领域,踏踏实实地做事情,这叫立地;此外也要有一些战略的思维、更宽广的眼界、视角去思考问题、知识面要尽量宽,这叫顶天。如果你能做到顶天立地,既具备宽广的知识积累、又能具有比较高的视野,还拥有脚踏实地做事精神,你就能不断追求卓越,并在社会上取得成功。

  四个“一流”是商学院国际化缺一不可的关键因素

  施骞:

  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的商学教育也随之高速发展,如何把一座商学院办成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商学院,我认为需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一、一流的师资非常重要。商学院的师资要与国际接轨,要吸收全球的优秀教师来任教,同时还需要动员优秀的校友及企业家来共同参与。

  二、一流的服务。商学院除了教师外,还需要诸多的服务支持。这些服务从方方面面支持着我们学生的学习,也支持着我们校友的发展,这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只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服务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需具备一流的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来保障我们能够找到一流的师资、招到一流的学生,同时也足以提供一流的服务。

  四、一流的文化也很重要。一个优秀的商学院应该有一种内生的文化,例如同济大学就有自强不息、同舟共济的一种精神,从学院到教师再到学生你都能感受到这种文化。这种文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积淀而成,它是一个商学院能够走得更加长远同时更具影响力的基础。

  “十字型”人才培养实际上是对“T型”人才培养的深化,因为我认为汉字的“十”比英文的“T”更能代表我们培养学生的思路。

  第一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前提到我们培养学生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这“十”字型中的竖寓意着在理论体系上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研究,把实际遇到的问题凝练成科学问题,从理论体系方向去思考。经过这种科学的思考和理论的分析训练,再结合中国国情、扎根具体的问题加以解决,把管理的抽象理论知识与管理的具体实践工作融会贯通,那“十”字型的竖就打好了。

  第二点是通才与专才的结合。“十”字型中的横就是这个意思,它寓意着你不但要在本行业领域当中牢牢扎根,而且你的知识面一定要宽,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要很丰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是做汽车的,拥有非常专业的汽车领域理论知识,在汽车行业深耕数十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如果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只有拥有更宽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走向更高的层面。

  在我看来,管理者在走向更高的岗位时,他需要的知识面就要更宽广。因为他管理的范围、管理的边界和思辨的能力都和以往有所不同。越走近管理越会发现现在的社会变化之快,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变化,就需要有更宽广的知识面和前瞻性,管理者需要知道哪一个行业正在发生变化,以及将会给自己所处的行业带来什么影响。比如现在大家经常提及的“跨界”,有的时候打败你的并不是你的同行,而是来自另外一个行业的竞争对手,这就要求你必须不断地了解新的行业。作为未来的管理者,一定要多关注新颖的概念,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第三点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同济非常强调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我们很早就开始了和德国乃至欧洲的合作,除欧洲以外,现在还拓展了和北美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目前同济经管与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以及美国的凯斯西储大学都合作有双学位MBA项目。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具备出色的国际交流能力,拥有国际化视野。除了国际化之外,本土化也十分重要,在以往的发展当中我们通常是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理论来解决本土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上国际上的一些方法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中国的本土化问题,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国际化视野和知识,还要有解决本土问题的能力,要能够活学活用,扎根于中国大地,解决中国的实际需求,同时,能够总结中国解决问题的经验,为全球发展工贡献中国智慧。

  第四点是能力与素质的结合。在培养学生时,我们MBA同学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升,但素质则是要通过潜移默化地熏陶来培养,这就是为什么一流的商学院骨髓中需要流淌一流的文化、一流的精神。因此经管学院坚持通过立德树人来培养优秀的人才。立德树人的德是指要有社会责任感,有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使学生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然后再传授他管理的理论、方法、工具等,提升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未来才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立德树人的培养方式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初衷,也是我们一直秉承的原则。

  我们希望学生既能心怀天下、有全球视野、有大格局观念,同时也能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既是通才也是专才,既有理论也能做实践。

  同济经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出更多兼具良好的能力与素质,在术业上有所成就,在品行上又十分优秀的学生。这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逐步使个人素质提升。虽然影响一个人需要很长时间,但我们会坚持做下去。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的办学特色,我们立志于培养既具有理论高度也能解决实际问题,既是通才也是专才,即能够解决某一个行业的专业性问题,也能在各个知识面上有宽广的认知,既有国际化视野,也能够应对本土化问题,同时还能通过应对本土化问题把这些知识和经验传播出去普惠全球发展的高级管理人才。

  培养“一带一路”相关商务人才 商学院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施骞:

  商学院的办学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这与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腾飞紧密相关。国内商学院的办学应该要助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我们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建设。以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办学为例,我们把办学的发展与国家的战略紧密结合。国家有“一带一路”的战略,那我们在办学时就着重思考如何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培养相关人才,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实现。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大量的商务人才,这些商务人才除了要具备经济管理知识之外,还须有国际化视野以及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为此,我们将侧重于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除了“一带一路”人才的培养,还有“双创”人才的培养,既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同济经管现阶段办学着重思考的问题。过去我们培养了诸多工业生产管理者,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国家经济的再次腾飞可能不再是建立在人口红利的基础上,而是由创新、创业所带动的腾飞,这时候我们培养的侧重点也需要转向于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将设创业导师及创业基地,成立创新创业孵化器,通过举办创新、创业的论坛、沙龙等形式,促进学生进入创新群体或创业群体当中,促进他们进行密切交流以达到实现创新创业的目的。为此,我们还与众多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例如美国Babson商学院就与我们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我们希望将这些方法引入我们的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甚至可以促成中国学子和美国学子一起进行跨国的创业、创新活动。此外,国家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不仅设有专门的创业基金,还专门建设了孵化器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将会是我们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重点关注的方向。

  总结一下,商学的办学和商学的教育,应与国家命运、国家战略相结合,应及时为国家的战略发展输送优秀的管理人才,这也是我们一贯秉承的办学宗旨。

  • 来源|央广网教育《 对话商学院》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

相关阅读

院校相关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已有40人关注

开设项目

院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