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 | 戴天宇:跳出管理,走向设计

2018年07月02日18:53

  当今的管理学,已经不是“丛林”时代,而是进入到了“沼泽”时代。太多的理论,太多的说法,层层叠叠,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像经年荣枯的草木沤成的沼泽,积水淤黑,深不可测,暗坑密布。

  戴天宇: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商业模式研究中心副主任、北大汇丰MBA项目《公司治理与制度设计》任课教授。

  “丛林”只是让人迷失方向,“沼泽”却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许多企业就在这迷雾笼罩的管理学沼泽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着走,幻想着找到一条路通往管理天堂。管理上遇到问题,怎么办?换一套管理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带来新的问题,怎么办?再换一套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所谓的管理变革、管理创新,不过是用A套路取代B套路,用新司机换下老司机,折腾来折腾去,企业其实还是在同一片沼泽地里左冲右突,兜兜转转,刚爬出一个坑,又掉入另外一个坑。

  用一种管理代替另一种管理,只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兜圈子,要想登高望远,就得跳出管理,跳出纷繁芜杂的管理,甚至做到像Peter F.Drucker期望的那样——消灭管理!这一看上去遥不可及的梦想,随着“企业设计”学科群在中国的创立与实践,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企业设计,设计企业未来,包括商业模式设计、业务流程设计、管理制度设计、组织生态设计、企业文化设计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对企业经营管理体系进行科学而精巧的设计。过去,一个优秀企业是摸着石头过河闯出来的;未来,更多优秀企业是设计出来的。

  企业作为一个人造系统,同样需要先设计,后运营,再管理,并由此形成企业设计、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三大并立版块。其中,企业设计从企业实际出发,量体裁衣,量身订做,给企业设计甚至创造出适合它自己的经营管理体系;企业经营研究的是企业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市场、社会、政府等),尤其是外部环境不确定下的资源输入输出;企业管理解决的是企业内部的资源组织与效率问题,包括人财物管理、产供销管理、责权利管理等。


  图1 企业设计、企业经营、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显然,企业设计在前,运营管理在后。如果企业不当,先天畸形,即使通过后天加倍努力来弥补,也会事倍功半,更何况基因病是很难根治的。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上问题层出不穷,疲于奔命,处处堵漏,时时救火,就是因为事先缺乏科学而严谨的系统设计。勤能补拙,可如果企业事先经过精巧设计,能够做到自动运行,又何须事后补拙?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学科。“企业设计”学科群的创立,不只是实践的需要,它在哲学观和方法论上,都与目前的管理学迥然有异。

  “企业设计”学科群建基于新的管理哲学。传统的管理学,要么主张人性向善,通过道德教化达成和谐统一,但在私有观念占主导的当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么强调人性恶,施行分权制衡、防范监督,但同时也带来无休止的内部博弈,内耗内斗,效率低下。企业设计学跳出这种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寻求第三条道路——如何通过巧妙设计,让性恶之人达成和谐统一,“人性虽恶,其利断金”。

  “企业设计”学科群立足于新的思维范式。上世纪初机械化时代诞生的企业管理学发展至今,仍然充斥着浓浓的机械思维,“规范”、“标准”、“控制”是其口头禅;而诞生于新时代的企业设计学,则遵循的是生态思维,不再把企业看作是按部就班的机器,而是一个个种群、群落、生态圈,通过相生相克、相反相成,最终达到和谐共生。

  “企业设计”学科群也采用博弈论、系统动力学等分析工具,但出发点与企业管理学不同,研究博弈是为了消除博弈,从源头上消除企业内部一切可能的寻租空间、套利机会,无利可图自然无人折腾,相应的防范、监督、管理等繁琐工作自然也就不需要了。 

  “企业设计”学科群的出现,实际上还提出了一个严峻的命题:“职业经理人还能走多远?”企业经过科学而精巧的系统设计,能够做到自组织、自管理、自运行,对职业经理人的依赖性将大大降低,相应地,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商学教育体系也将面临着挑战。

  *来源|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官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相关阅读

院校相关

北大汇丰商学院

已有10人关注

开设项目

院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