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政府机构为推动创新“借智”复旦MBA

2013年08月23日16:24

  “智库”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政府、企业有了“智库”会如虎添翼,使得决策更为明智。近些年,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和机构开始向国内商学院寻求咨询服务,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作为国内商学院的领头羊,自然也是外国企业和机构所青睐的咨询对象,以往复旦管院的IMBA学生提供咨询服务的方式主要是直接面向企业,从今年开始有了新的突破,首次有外国的政府机构主动加入进来。

  今年1月16日,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开始了与复旦管院MBA iLab项目的合作。这不仅仅是外国政府机构首次向复旦管院MBA同学们“借智”,也是首间外国政府机构为了推动创新向中国商学院“借智”。


  7月3日,复旦—Tekes iLab项目终期报告在复旦管院史带楼举行,这是该项目开展以来研究成果的首次集体公开展示,也是中芬合作以来的第一次成果展示。当天,芬兰驻沪总领事龙玛丽(Marja Aspelund)女士也来到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今年Tekes和复旦的商业实验室(iLab)汇报会给予了支持。

复旦-Tekes iLab:5个月、5支队伍、5个项目

  复旦MBA iLab作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成为国内形式最为多元化,国际影响力最大的MBA行动学习计划,自2005年与沃顿商学院合作全球咨询实践项目(GCP)以来, 复旦MBA项目又陆续与麻省理工学院,台湾大学及葡萄牙里斯本MBA项目合作开展国际商业咨询实践。今年的复旦iLab项目类型更加丰富,学生们还参与了如养老产业及公益商业模式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官方机构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的支持下,今年有五家芬兰企业和复旦管院展开合作,这也是iLab首次与国外政府经济促进机构参与合作,开创了管理教育中官方机构、企业、复旦管院以及学生四赢的新局面。 

  这5家芬兰企业分别是Stereoscape, Sintrol, Planray, Cesim, 和Confidex公司,参加iLab项目的20名复旦MBA学生组成了5支队伍,结合自己所学的管理学知识,运用商业智慧,为这些企业进入中国、开拓市场和寻找商业伙伴出谋划策。

  项目终期报告会上,这5支队伍进行了相关的成果展示,而这5个与芬兰企业有关的项目最大的亮点就是无一例外都包含有中国元素,主要讨论的都是芬兰企业如何进入中国市场,或者是已经进入中国但如何在中国开拓自己的市场。

  第1小组做的项目就是研究芬兰企业Stereoscape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小组组长柳金芬同学介绍说,Stereoscape是芬兰2007年创立的提供3D解决方案的企业,为了研究该企业如何打入中国市场,这一小组采访了同行业的权威人士,为客户清晰描述了中国市场概况,根据对客户公司的市场优劣势分析,给出了在中国扩大市场的方案,同时还对中国同行业的典型公司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一切都让客户公司对中国市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第4小组做的则是研究芬兰企业Cesim在中国开拓市场的对策。有趣的是,Cesim本就是一个为商业客户提供模拟培训的公司,工作内容与MBA学生所需要做的模拟训练有部分重合,只不过在中国,这家企业的品牌还是比较陌生。而这次,MBA学生要做的是为芬兰的Cesim开拓中国市场量体裁衣。于是,他们通过与不同行业中需要进行商业模拟培训的客户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又结合自己所学商业知识来判断中国市场是否适合Cesim去开拓。


  在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这5个项目组的同学们都去过芬兰,去自己所研究的企业总部进行实地考察,同时还在当地进行了项目的中期汇报。芬兰当地也很关注这个项目,4月25日,Planray项目组成员在芬兰Kajaani进行中期汇报时还被芬兰当地媒体《Kainuun Sanomat》用一整版的篇幅进行了报道。


为什么是复旦MBA?

  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借智”外国商学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此前和美国的商学院有过良好的合作,他们希望能把这种方式也能移植到中国,能够与中国的顶尖商学院进行合作,为芬兰企业开拓中国市场提供畅通渠道。 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作为隶属于芬兰劳动与经济部的政府资金资助机构,负责为企业和研究研究的研发和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向芬兰的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专业水平的服务。

  1999年起,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安德森商学院成为合作伙伴,为该校的全球接入计划(GAP)提供帮助。 事实上,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和中国也已经是“多年好友”了,它在海外的6个办事处中就有两个在中国,分别是北京和上海。长期以来与中国有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信息通讯技术等多方面合作,而目前它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帮助芬兰企业在中国寻找商业机会。 首次与中国在商业创新领域合作,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对这一领域具体情况并不熟悉,这成了它的“软肋”,所以它也希望有一个外推力能“做媒”帮助它与中国商业“牵线搭桥”,而它选择了复旦管院。

为什么选择复旦管院MBA?

  2012年,复旦管理学院成为了中国大陆乃至大中华地区唯一一家三个项目荣登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百强榜单、同时全日制项目也进入全球百强的商学院,实力自然不可小觑。 当然,这不是全部,复旦管院之所以能被选中也有其“法宝”,那就是它的iLab项目。

  iLab,也称商业咨询实践项目,是复旦MBA的一项2学分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结合了MBA所学管理课程知识。其中,字母“i”代指整合(integration)、创新(innov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智慧(intelligence)、主动性(initiative),也是该项目的5个核心要素。

  “iLab是一个帮助MBA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绝佳平台。”复旦MBA项目副主任、IMBA项目执行主任孙龙介绍说,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可以磨练自己成为未来优秀管理人才所必须的各项软性及硬性技能。“同时还能为企业提供商业问题诊断及量身订做的解决方案与建议。”孙龙补充。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需要的就是这一点,而与芬兰合作实际上也为中国企业在芬兰的发展寻求了机会。

  于是,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与复旦MBA一拍即合,在今年1月16日举行了关于复旦MBA iLab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仪式,这也是iLab首次与国外政府经济促进机构参与合作。

四赢:项目卓有成效

  对于这次的合作项目,中芬双方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据介绍,对于每一个商业实践项目,复旦管院都配备1位来自学院的全职教师进行指导,同时要求合作企业也安排至少1位企业导师进行指导,也就是有至少2名导师来为一个商业实践项目中的同学来做指导,考虑到每个小组只有4个人,导师的配比比例还是很高的。

  “多导师制的效果非常明显。”复旦国际MBA项目学术主任、复旦—麻省理工China Lab指导老师之一的黄健兵副教授说,通过多导师制,学生有了更多接触企业高层的机会,企业导师还会把学生介绍给不同的高管,让学生接触到从营销到研发到运营等企业各个岗位的高层;同时在咨询了很多中小企业后对不少有创业意向的MBA同学有很大帮助。

  无论是复旦管院还是芬兰国家科技创新局,今年的复旦MBA iLab项目都是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

  在合作之初,复旦大学校长特别外事顾问、北欧中心执行主任陈寅章就很看好这次合作,他认为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这个项目未来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局长佩卡·索伊尼(Pekka Soini)先生也认为合作能形成官方机构、企业、复旦大学以及学生四赢的新局面。

  在7月3日的项目终期报告会上,经验、积累、收获成为5个小组汇报的关键词。

  第2小组的崔洪云同学认为通过这一次的项目可以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收获了咨询项目管理经验,在项目过程中,沟通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合作以及领导能力都得到了全面地提升,同时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以寻求解决方案为目的的严密逻辑思维,“最大的收获就是向客户交付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时那份成就感。” 第4小组的组长高远同学说,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组内同学需要有大量沟通与协调,也需要经常与芬兰企业、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沟通,这样才能获得做这个项目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同时在中国寻找潜在企业客户时也要有大量沟通工作,所以沟通经验的积累在整个项目中显得很重要。同时,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团队协作中获得了友情。” “iLab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绝佳机会。”孙龙在介绍iLab项目对于学生、学院以及合作企业的价值时说道,“我们鼓励学生将实践中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论文以及未来的发展中,这也促进管院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本土经验的MBA学生。”


  复旦管院和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对这次的项目成果也很满意。

  在终期报告会上,芬兰驻沪总领事馆领事Marja Aspelund向复旦管院以及MBA学生的表示感谢,她说,有这些优秀的人才为芬兰公司出谋划策,为芬兰公司成功走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衷心希望这个项目能对Tekes 、芬兰企业、MBA学生以及复旦大学都大有裨益。”

  “大约五个月前,我有幸参与了这个iLab项目的启动典礼,当时也是和Marja Aspelund女士一起;现在,我又有幸得以见证这个项目的成果汇报。经过这5个月的历练,我们看到了项目的结果卓有成效。”会上,陈寅章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进一步合作的展望,“有这样的合作伙伴对于复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学校角度,我们也希望能扩大合作面。”关于这次的iLab项目,都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合作,也乐意将这种合作继续深入和发扬光大。


  企业能获得什么?芬兰政府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芬兰从地理上而言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能在全球市场胜出唯一的方法就是凭借实力和创新,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近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到产品的研发领域,而这一投入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在增加。随着全球市场和工业结构的变化,很多公司从芬兰搬出去了,譬如一些外包制造业就转移到了中国,因此必须得做出相应的反应,那就是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而这也蕴育出了更多的新市场。有一个潜在的、或者已经初显成功的市场就是游戏产业,如“愤怒的小鸟”,“super sale”等,就是由创新而蕴育出一整个产业的例子。


  芬兰对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导向的重点是聚焦在发展壮大中的公司,这些公司都想将自己的生意国际化,进入全球市场。Tekes 非常看重创意和点子,因为这些将引发新的商业机会。Tekes 选择了三个领域作为支持的重点:对人的照顾,包括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系统和工作环境。此外,还确保经济与自然资源相匹配,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合作企业,他们也可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得到深入诊断,以解决实际问题。”孙龙也赞同:“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收获关键词:沟通

  复旦参与这个项目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表示,参加这个项目,有思考更有收获。 各个小组谈及参与项目经历时都一致认为,沟通绝对是这个项目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复旦MBA学员之一的柳金芬介绍说,沟通主要有三个部分,要和芬兰企业方面沟通好,明白他们对这个项目的期望究竟是什么;要和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沟通好,让它明白自己做这个项目还需要些什么材料;还要和自己的组员沟通好。

   对于团队内部的沟通, 复旦MBA学员之一的高远很有感触,一个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安排,因此要安排时间来开会讨论就需要沟通与协调的;再比如在进行项目调查时,不同人有自己的调查方法,但作为一个团队就需要统一团队的调查方法,这样需要有协调。“虽然我是组长,但并没有权力要求别人必须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他给未来要做这个项目的学弟学妹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学校、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芬兰客户企业三方面同时沟通。“这样才能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与预期,才可能做好这个项目。”高远解释道。  

做中学:积累咨询经验

  项目导师之一的孙金云表示,这次项目,芬兰企业以及复旦MBA学生都没有过类似的合作经验,所以项目中要做的咨询工作都要大家互相沟通磨合。

   iLab项目诞生之初,其项目理念就是Learning by doing(做中学)。对于这个理念,复旦MBA学员之一肖文婧颇有感触,她说,这句口号时刻提醒团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项目中学会实践,同时还要强化报告的实用性,并不是一份单纯的论文式报告。于是他们小组与合作企业Planray的CEO对项目进行了共同探讨,同时还在国内寻找了两家对接企业来帮助Planray从不同客户、不同角度来理解中国市场、客户需求等情况。

  “项目总体来说还是挺顺利的,但主要困难还是集中于寻找中国对接企业上。”高远介绍说,在项目过程中,自己小组调研了超过25家公司,采访雇员超过30人,去了解这些公司对自己的客户企业产品的了解度与需求,得出的数据可以为芬兰的客户企业是否要进入中国市场作参考。


最大收获:成就感

  “项目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客户公司对我们的肯定。”复旦MBA学员之一的柳金芬说,当终期报告结束后,不仅客户公司向他们表示祝贺,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的工作人员也主动握手表示祝贺,“这是对我们工作成果的认可,非常高兴。”她也希望这样的好项目未来能继续办下去并扩大规模。

  “最大收获是在向客户交付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时那份成就感。”复旦MBA学员之一的崔洪云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资源从无到有、从有到有效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也都能收获良多,从咨询项目管理经验,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合作及领导能力都可以到全面提升,同时可以逐渐形成一套有效地以寻求解决方案为目的的严密逻辑思维。


   指导老师也表示参与这一项目标很有收获,项目导师之一的孙金云老师介绍说,自己是全程陪着学生做项目的,从确定项目的边界、目标,到思考分哪些步骤完成这个项目,还要给学生与客户企业的沟通提供帮助。而自己在参与项目的指导过程中,也了解到了芬兰中小型企业的现状。他发现,芬兰的中小企业大多讲究教育创新,即使是一个小产品也会做得国际化,而国内的中小企业却只把产品定位在国内市场,所以“芬兰中小型企业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


政府桥梁很重要

   首次与中国商学院合作,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在项目推进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据了解,这次项目中的5个芬兰企业都是由它进行联系并与复旦项目共同评估筛选而成,所以为复旦MBA学生进行此次项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复旦MBA学员之一的崔洪云表示,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在项目中促进了双方的沟通,有效平衡了企业需求和同学做项目的效果,“这些在执行上带来了更多便利,也减少了很多顾虑。”

  复旦MBA学员之一的肖文婧也认为,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在项目中起到了很大的“桥梁作用”,同时还对这些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

   Tekes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他们掌握着多种资助的工具和手段,譬如国家发展项目。Tekes一直在准备、推出并协调不同的国家性项目,而这些项目通常会持续5-7年的时间,耗资1-2亿欧元。 Tekes通常会把这些项目放到从长远来看对芬兰的客户和芬兰自己更有益的地区。此外还举办多种活动,Tekes不仅仅是资助者,也更像一个芬兰企业和国家之间的桥梁。对于公司和企业,有不同的资助方式,取决于受助公司的规模和性质。对新兴公司,成立了所谓的“年轻创新公司工具箱”,对他们做出相应的评估和支持。如果是大公司,则会要求他们和那些小公司或是大学合作,建立起联系网络,否则就拿不到资助。Tekes覆盖了芬兰的多种行业和服务,在一些最重要的行业和领域,90%的创新都受到过Tekes的帮助,几乎每个成功的公司都在它们发展的某个阶段曾就某项创新和Tekes有过合作。Tekes所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就是建立起公司和机构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网络。

   展望:要够“过瘾”

  虽然这个项目已经告一段落,但同学们似乎还是意犹未尽。

  参加完项目的高远同学直呼“不过瘾”,“时间太短,不够过瘾。”高远说,MBA课程本就比较繁重,同学们大多还有实习的工作要做,所以总体说来时间上还是比较紧张的,周期为5个月的项目相对来说就比较短了,所以他希望未来项目能拉长周期,这样做起来可以“更过瘾”。他也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在做这个项目时能做好时间管理。崔洪云同学也认为这一次的iLab项目是一个“很值得参与努力做好的国际项目,”他也寄语学弟学妹们:希望以后参与这个项目的人能更好地整合知识和资源,掌握更多的软硬实力。“iLab是复旦MBA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甚至是重要组成部分。”肖文婧同学认为,与iLab合作的都是真实存在的企业,给同学们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案例分析上。她也提到,目前参与的企业大多是制造型企业,如果企业类型可以更加丰富些,同学们的学习体验也就能随之更加丰富。  

  导师孙金云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表示,之前都是复旦管院直接与企业一对一联系,这次有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作为中间的桥梁,让项目的推进过程很顺利,他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类似机构的参与,使得联系的企业的数量和层次更加丰富。”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

相关阅读

院校相关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已有67人关注

开设项目

院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