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共同举办全球论坛
2018年04月23日18:56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2018年4月20日由上海财经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共同主办的2018上海财经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全球论坛顺利召开。论坛邀请到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罗德伟先生,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梅雅诺教授,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任杨建荣先生,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教授出席并致辞。来自新加坡管理大学及新方企业界嘉宾、中方嘉宾、在校师生近200人共同参与本次论坛活动。活动由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主持。
致辞
首先,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上海财经大学改革创新的发展道路,如同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发展的缩影。如今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创新成为驱动中国全面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次中新两国各界专家就“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他期望与会嘉宾与听众都能从本次开放的交流平台中获得新思维、新格局和新收获。
新加坡管理大学梅雅诺校长的欢迎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议题对于处于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下的中新两国都十分重要。此次论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中新双方政企学界交换和分享真知灼见。作为全球最为创新的经济体之一,新加坡注重创新政策、创新落地以及未来人才培养,新加坡管理大学将会继续与上海财经大学在未来各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上携手合作,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并期待两校未来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
随后,新加坡驻上海总领事罗德伟先生进行致辞。他认为,新加坡管理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加深新加坡和上海,以及新加坡与中国的良好合作双边关系。关于创新,他认为创新将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且创新不应仅限于一个区域内,更应是区域性的合作,未来新加坡和其他东盟国家同中国可通过合作建设更具竞争力,韧性和创新性的地区。他期望新加坡管理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能在创新变革与人才培养上不断进取,获得丰硕成果。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任杨建荣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通过多维度探讨交流探讨创新这一主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认为当今创新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是,把握全球创新格局变化趋势,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突出需求向导;重视科技创新以人为本。上海与中国的发展都需要新一轮的创新,他期望本次中新对话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城市,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智慧。
主旨演讲
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梅雅诺教授进行主旨演讲时阐述,中国面对人口老龄化、美国的重商主义带来的阻碍、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经济收益不断下降,已经意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并进行了战略规划。虽然新加坡和中国两国体量差异巨大,但中国从创新吸收者到创新领导者或许可以从新加坡的经验中有所启示:研发领域投资相当大;根据新加坡未来经济委员会建议推出新的经济方案;对技能再塑造(未来技能)上投资大。同时,他认为在三类创新类型中,即加工及产品工程中的创新,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科学驱动的发明和创新,中国有表现优异之处也有不少的问题。他表示,中国必将成为未来的创新领导者,但其中蕴含着更深层次问题值得众人思考。
上海财经大学校董、原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建国先生主旨演讲的题目是“建设上海科创中心的机遇和挑战”。他表示,过去四年中上海为加快科创中心的建设在规划建设平台、精心打造重要的承载区、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科技体制的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出很大努力。而未来上海成为科创中心的机遇在于四大优势:第二、三产业均衡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快速建设;金融支持创新机制快速成长;创新要素相对集聚。同时,上海面对的挑战在于,如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其关键点为人才集聚如何从高地向高峰跃升和创新活力如何从浦江两岸向长三角辐射;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因建设企业家队伍是新时代的需要且企业家是稀缺资源,企业家精神是宝贵财富。
星桥腾飞集团首席客户拓展官陈理翰先生通过实际的案例和经历分享了关于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这一主题的观点。他认为,要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其标准在于:机构个体和社会的创新渗透率和创新的质量。这两大标准可细分为5个关键因素:政府是否能推动创新;公司是否具有灵活性最大化激发潜能;教育体系是否紧跟时代需求;人的思维方式;需要综合性的方法,即将上述4个重要因素结合起来的能力,且必须要意识到研发和创新的区别。他最后总结道,硅谷的成功归功于其整个创新生态体系,这本身亦是创新。中国和新加坡同样需要培养适合自己的创新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贺小刚教授带来主旨演讲“创新与创业历史责任与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源”。他回顾历史中创新解决了人类生存问题,带来文明、制度的演进和技术的发展,同时我们当前面临地球超载、贫穷与疾病、环境污染、资源巨大浪费、科技带来的新隐患等问题。随后分析了中国当前的创新能力,认为中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在改善,但与G20、发达国家的差距仍旧比较明显。他最后以海尔的案例展现创新和创业能力如何帮助小工厂起家的企业发展成如今的巨头企业,因其公司不论在制度上、产品上、模式上还是市场营销上都始终在创新。
圆桌讨论会
下午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校长许茵妮教授主持主题为“创新创业和城市竞争力”的圆桌讨论会,参与讨论的新方嘉宾有:新加坡管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程强教授,新加坡总理公署国立研究基金会副行政总裁张伟洋先生,五岳资本公司合伙人、新大北京校友会会长、新大国际咨询理事会(中国)理事刘昱东先生;中方嘉宾有:上海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革中央常委、上海市副主委,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成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余典范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系主任蔺楠教授。嘉宾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于该主题的见解。
程强教授认为政府扮演何种角色给予个体创业者提供足够多的支持十分重要。第一,在政策制定方面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第二,政府需要关注教育的重要性,且对于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需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第三,政府需要进行研究各类社会问题;第四,政府需要协同科研机构共同进行基础研究。最后,他表示金融市场同样对创新创业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政府也可以进行引导和搭建平台及桥梁的工作。
张伟洋先生表示,新加坡政府长年来关注基础研究,而当中小企业出现颠覆性技术时,不仅让大公司反思,也让整个社会进行反思如何激发创新创业精神,提供相应投资等。他认为,政府需要明白哪些领域是必须要干预的,而哪些不需要,其界限在哪里;也需要明白干预进退的时机。另外,对于他而言,研究研发时考虑如何让新加坡的研究成果能造福更多其他国家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思考,而这才是城市创新的价值所在。
刘昱东先生表示,从他自身的创业经历以及接触了众多创业者的经验而言,来自政府的最大支持或许就是“不管”,因政府的支持终究只能解决有限几个方面的问题。同时竞争力就是在不理想的环境中产生的,如今许多成功的创新企业就是在非监管状态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好的监管可以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竞争秩序和环境,因而监管和不监管在实际过程中均有利有弊。
朱成钢教授对于如何提高城市的创新力提出见解。他认为,上海发展至今主要的动力是创新,未来更要依赖创新,因劳动人口数量,资本规模,土地规模都不会再增加。对于当前的问题,他总结了三大不利于创新的病症:房地产依赖症;民营经济的比重不高;上海营商环境成本增长速度太快。对于政府如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他指出,保留原有优良传统的同时改善政府管理;不仅提供“贸易”的便利化也要注意自由化,且控制营商成本;坚持改革开放,给市场应有的自由度,界定政府管理的边界。
余典范副教授则着重提到,在创新链中,中国的产业化能力较低,而其源头在于基础研究较差。中兴通讯等事件提醒了:中国此前作为创新追赶式国家,通过引进技术开发大市场,以为有市场可以倒逼技术,但事实表明很多没有自主技术的市场是很脆弱的。现在要向创新驱动转型其短板就在于基础研究,但政府和社会化资本如何在这一领域投资,以及相关的人才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思考。同时,技术和市场需要两手抓。他还认为创新应是创业的基础;对于上海的创新产业发展而言,应以国家战略为产业发展主导,并加以重点突破。
蔺楠教授表示,上海已经达到了创新驱动,但其抓手和路径选择亟待研究。她认为初创企业,初创生态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未来某地域的经济发展。在团队研究中发现,上海瞪羚企业的数量只排全国前6%,这便预示着一种危机。上海如何通过创新创业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思考。而市政府可与学界合作进行多层次研究,不仅在营商环境,基础研究,更在各数据的关联性上提升合作研究为决策提供支持。
闭幕辞
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校长许茵妮教授在致论坛闭幕辞时表示,十分高兴见证了两所顶尖财经学府之间的合作,并在对话中认同在这个时代,比起竞争更需携手合作。她鼓励学生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要保持灵活性,要勇敢但并非鲁莽,面对挑战要合作而非独善其身,期望年轻人能带着这个启示和创业人的精神继续前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