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厦大管理学院丁国炎:合纵共赢 点轴结合

2016年05月26日16:00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随着厦漳泉同城化大幕的开启,1小时生活圈、三城统一区号、“串门”乘城际轻轨……也成为了三地热议的话题。厦漳泉为什么要同城化?又怎样实现同城化?日前,原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国炎先生结合厦漳泉的历史、文化、地缘、经济等具体问题,从现状分析、问题症结、路径探索等维度对厦漳泉同城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给厦大EMBA的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同城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讲座一开始,丁国炎先生便首先指出同城化是厦漳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并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根据中国科学院课题组的研究,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7%-48%,与工业化中期水平差距15年,并且有许多指标还处在工业化初期。同时,工业化过程中,我国也面临着人口结构调整的重大问题。丁先生说,根据去年的人口普查,我国大概有7亿农民、7亿居民,城市化过程中需要转移4亿的农民。在城市工作的2亿农民,以及将转移的2-3亿农民,就是城市化最大的动力。

  其次,国家正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丁先生说,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全面推进区域化。十二五规划则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并且对全国主体功能区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再次,国内城市发展正进入大都市圈时代。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城市要素的聚集。从1910年,美国提出大都市区概念以来,美国的大都市圈不断发展,目前以纽约、芝加哥为核心的大都市圈,已经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并且引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而从我国来看,80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提出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经济区,08年开始则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两横三纵”为主题的城市发展格局。丁国炎先生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很重要的是靠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而都市圈的形成正是顺应了这个规律。

  在讲座中,丁国炎先生对国内化许多同城化的例子进行了生动的分析。郑州与开封通过郑开大道的交通连接,使得郑州、开封两个历史古城成为了一体,也成为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广州佛山的同城化发展则携领珠三角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温哥华及周边20多个城镇组成的大温哥华行政区也都是同城化发展的典型例子。

“同城化”不是“同一化”或者“同体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在阐述同城化必然性的基础上,丁先生也引出了同城化的含义。他说,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资源共享、利益分配、跨区协调等问题,才能实现“1+1>2”的共赢关系。据此,他也进一步指出,厦漳泉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台,与台湾有着区位、文化的优势。应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形成海西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问题与症结——同城化发展的障碍

  探讨了厦漳泉同城化发展的必然后,丁国炎先生又带领听众们一起分析了三市同城化发展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他首先从闽南金三角的发展说起。闽南金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便已提出,当时中央指出,闽南地区应大力发展出口,成为外贸的重要基地和拓展对外联系的窗口。可惜的是,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闽南金三角地区一直发展缓慢,已经形成了沿海区域的一个断裂区。但如果厦漳泉地区能够发挥对台的优势,与台湾地区组成海峡经济区,将有望成为两个结合部的成长区。丁先生进一步指出,目前厦漳泉地区的发展存在着政策多变的问题。从建设闽东南经济繁荣带、海西经济区,再到平潭综合实验区,各种发展战略不断翻新,层出不穷,而内部的发展更是缺乏统一的规划,三个城市竞争多于合作。

  海西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区域,覆盖面积、人口都没有边界,而没有边界也就没有政策。在谈到自己对海西建设的看法时,丁国炎先生如是说。而从平潭岛的建设来看,丁先生以厦门的困境来向听众们解释,他认为厦门的困境在于“窝在岛上,对周边一体化的贡献极小”。他以元宵灯展的例子生动阐明了这个道理。原本放在岛内的厦门元宵灯展,今年放在了岛外的园博苑,游客比以往增加了三倍。“一个孤岛要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没有太大的意义。平潭岛同样也会碰到厦门岛的问题。”

  而从同城化的发展来看,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首先,厦漳泉三个城市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理念存在差异,厦门虽拥有国际性的港口,但以岛为城,受到局限;泉州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民营经济发达,但内部关系交叉;漳州则刚解决农商社会问题。三个城市的发展基础存在差异,但又都存在产业低端、结构同质、过度竞争的问题。并且对中心城市存在争议,厦门被岛所局限;泉州虽很有活力,但规模小;漳州内部动力很弱,都不能为周边城市提供支持。但是,丁先生也指出,厦门对同城化富有主要作用,应主动呼应同城化。

重新认识厦漳泉的重要地位

  尽管厦漳泉同城化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障碍,但丁国炎先生提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厦漳泉地区的重要地位,这也是进一步推进厦漳泉同城化的基础。

  厦漳泉三市总共有28个县市区,面积为25187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45万。2011年,厦漳泉三市以占全省44.6%的人口,2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省49%的经济总量,是全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区域优势最为明显的地区。从经济上看,三市是经济实力的集中区,是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从文化上看,是闽南文化的核心区,从区位上看,是对台合作和对台交流的平台,占据着海西出海口和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因此,丁先生说,“厦漳泉未来的目标和定位应该是亚洲有影响、东南沿海有地位、水平与台湾相当、海峡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最为发达、不可替代的城市。”

点轴发展,差异推动,共同建设核心区

  应用《战国策》中弱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策略,以及点轴发展的理论,丁国炎先生提出了厦漳泉同城化“两化并重、点轴发展、差异推动”的总体构想。他认为,按照点轴理论,从区域经济法发展的过程看,三市的28个县市区中,经济中心应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为节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通过交通线以及动力供应线等交换生产要素,相互连接起来就是轴线,点轴贯通,形成核心带,核心带不断拓展形成核心区,带动其他地区发展。丁先生还强调了1小时交通圈的理论,他说城市的发展范围与交通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大城市的半径等于人们在一个小时内能达到的距离。例如,马车一小时内能走8公里,公交出行是25公里,而轿车是50公里。按照这个理论,他举例说,可以把漳州的芗城区与泉州的鲤城区连接起来形成核心区,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共同营造新的中心。

  在这个总体构想下,丁国炎先生又提出了“优势互补、利益均沾”的发展原则,确定每个区的优势,形成特色,完善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特殊政策共同分享的原则。进一步形成不强调中心城市,共同建设核心带,多发挥县区作用,依托城镇发展,拓展新城区,高起点建设新区,注重衔接结合部的“弱市、强区、扩镇、连片”的发展机制。

多方位推动同城化发展

  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要素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历史文化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制度设计一体化都是厦漳泉同城化的重要内容。丁国炎先生特别强调了应该统一市场刺激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消除市场壁垒,同城同待遇自由流动,鼓励飞地园区,财政同享,统一信息平台、金融市场人才市场

  在提到厦漳泉同城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时,丁先生强调了核心带的建设、跨区域合作建设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他说,核心带的发展应重视城市布局和产业分工,把握基础设施和建设重点,并且注重核心带的跨界衔接。具体措施上应通过南水北调共建同城化的水系,建设横贯三城的轨道交通系统、同城大道和路网,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融合三城的数字网络和物联网,实现同城同号同价。同时,他还以泉州台商投资区、翔安与石井的航空城、角美与集美的新城区、招商与海沧的新港区等具体的例子生动说明了跨区域合作建设的重要性。在谈到产业结构方面时,他则提出了参与海峡市场分工,与台湾形成产业对接,发展和支持基础材料、零部件企业等基础产业体系,推动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的垂直整合,形成产业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闽南特色的文化产业等具体想法。

  在讲座中,丁国炎先生还从文化、生态、公共服务、空间结构等角度多方位地阐述了厦漳泉同城化的具体措施,给EMBA同学们带来了思考和启发:

  1. 提升历史文化认同感,保护和传承闽南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具有闽南特色的文化产业,积极开展与东盟、海外侨胞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岸文化融合
  2. 共同建设和治理生态环境,对资源保护区进行生态补偿
  3. 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一体化,形成利益风险共享共担的机制,统一社会保障、社会管理;
  4. 实行空间结构调整和对外合作。厦门按照西进北接原则,实行跨海发展,经济中心北移翔安,行政中心西进集美;漳州按照东进面海原则,行政中心东进,推动龙海撤市设区;泉州则实行南下面海原则。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