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学科体系改革侧记
临危受命:背水一战
3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学科体系改革创新大会在昌平校区召开,履新不久的商学院院长刘纪鹏做了《商学院学科体系改革创新方案》的报告。报告认为,商学院必须在“一主两翼”理念推动下撤所建系,在理事会和院务会领导下建立“六系一所一中心”的新学科体系,重新焕发商学院的生机和活力。
在本次会议上,商学院重新组建的“六系一所一中心”负责人也正式任命。
由此,商学院学科体系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
在此后的短短10天内,商学院总共召开了三次报告会,最终完成了本次改革,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尽管改革时间很短,但是效率之高、结果之满意都是有目共睹的。在改革过程中,全院60名教师全部得到妥善安排,达到了100%的安置率,初步改革进展顺利。这也应验了新院长在改革之初对大家承诺的:不让一位教师在事业上有失落感,不让一位教职工收入减少。
在外人的眼里,刘纪鹏本不必来“趟这片浑水”。即将迎来61岁生日的他,在此之前早已在经济学界、资本金融圈功成名就:“中国股改第一人”、资本金融学奠基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内多家重量级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
淡泊名利的刘纪鹏,原本的人生规划是60岁退休之后到怀柔的山里“种树”,显然这一心愿最终未能实现。2016年底,在校领导“三顾茅庐”后,已是法大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的刘纪鹏盛情难却,只能临危受命,接手打理法大商学院。
困难重重:从何入手
兼任商学院院长并对其进行全面改革,对于刘纪鹏来说并不容易。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新世纪初法大院系改革的一部分。在中国政法大学十余个学院里,商学院有不少“难言之隐”。在国内的商学院中,法大商学院由于成立较晚、基础薄弱,排名并不靠前。在很多人眼里,商学院是法大一个“老大难”的学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科设置不合理、人事关系复杂、学生评价不高、招生情况每况愈下……
改革必然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且极有可能会失败。这对于研究经济学的刘纪鹏而言,并不是一桩公平合理的“买卖”,付出显然大于收益。而自己已到退休的年纪,本该颐养天年,又何必承担这样一种压力?
既然要对商学院进行全面整改,必须得了解商学院目前所处的境况以及关键问题之所在。经过深入的调研和材料的收集,刘纪鹏发现当前的商学院确实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1)招生状况堪忧,本科过去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从22.6%下跌到了11.9%,硕士第一志愿报考率从43%下跌到了18%;(2)专业学位单一,没有集中现有力量开拓专业学位;(3)MBA招生数量和质量都每况愈下,从2013年到2016年,招生人数从281人下降到了175人,第一志愿从83人下降到了22人;(4)管理上人心涣散、秩序松弛、人事关系复杂,欠缺集体凝聚力。
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是使商学院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根本,而这些指标却年年下降。这对于任何一位履新的院长而言,都会感到犹如身负千斤重担,任重而道远。。改革从何入手,教师如何安排,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各项指标如何快速提升,法大商学院未来的道路在哪里?
做过数百个上市公司股改方案的刘纪鹏,现在需要给法大商学院设计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案——这一方案不仅要行之有效,而且要实现他的“两不让”诺言,保证所有教师共同前进,无一掉队。
撤所建系:纲举目张
经过大量的调研、反复的推敲以及痛苦的思索,刘纪鹏迅速找准了商学院改革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也就是商学院目前这一切问题的根源——不合理的学科体系。
与国内大多数商学院不同,法大商学院一直实行的是研究所模式,即以所代系。7个研究所担负了商学院所有专业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这一模式可谓“法大独有”的景观,但也存在许多弊端:教学与科研主次不清,人员重复,人事关系复杂,不利于教学和招生,甚至各学科之间还存在一些盲目的竞争……
对此,刘纪鹏开出的药方是:在“一主两翼”理念推动下撤所建系,在理事会和院务会领导下建立“六系一所一中心”的新学科体系,重新焕发商学院的生机和活力。
什么是“一主两翼”?就是以工商管理和经济学为主导,以法商管理和融商管理为“两翼”的发展模式。
“一主”即遵循商学院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重心的规律,设置工商管理系和经济学系;“左翼”增加法大特色的“法商管理学”,将法律风险控制与工商管理相融合,设置法商系;“右翼”探索“融商管理学”,将产融结合、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相结合,设置资本金融系,并将成班(成思危现代金融菁英班)重新纳入商学院怀抱。
同时,以财务会计系为基础、以国际商务系为拓展,全面完善商学院学科设置。
整合经济史师资力量,承接理事会理事的历史素材,组建企业史研究所,为科研发展夯实基础;鼓励教授们组建非在编研究中心,全面提升商学院的科研实力。
而MBA中心在“一主两翼”理念之下倡导“学知识、识人脉、干实事”,设置社会最需要、学生最欢迎的课程内容和师资,全面提升MBA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于是改革后的商学院,形成“六系一所一中心”的新学科体系:“六系”为工商管理系、经济系、法商系、资本金融系、财务会计系、国际商务系,“一所”即企业史研究所;“一中心”即MBA教育中心。
在这次改革中还提出了“三个首创”,即首创中国商学院中的第一个“法商系”和“资本金融系”,首创全世界第一个“企业史研究所”。
从国际惯例和国内实践来看,系搞教学、教授研究中心搞科研的体制也是主流做法,有利于分清职责,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捋清,提升效率。
对刘纪鹏来说,商学院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办学理念,所以他率先提出了“一主两翼,协同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一主两翼”、撤所建系,就成为了本次改革方案的核心。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纲举目张,后面的一系列改革也就水到渠成了。
十日之改:艰难一步
方案有了,改革随之启动。从3月21日到3月30日,在十天之内,商学院连续召开了三次报告会,部署学科体系改革的重要事项。
3月21日,商学院学科体系改革创新大会召开,提出改革方案,确定本次改革的大方向,同时正式聘任了“六系一所一中心”负责人;
3月23日,商学院“六系一所一中心”发展规划报告会召开,新聘任的“六系一所一中心”负责人分别作了20分钟的任期内“施政纲领”;
3月30日,商学院学科体系改革总结会召开,正式宣布法大商学院学科组织与人事安排圆满实现。
事实证明,刘纪鹏的改革方案不仅有速度而且有可行性,受到了商学院教职工的一致欢迎,而正是由于得到了全院教职员工的支持,不仅“六系一所一中心”体制和系主任的选聘顺利通过,而且这次改革中教师的再配置率达到了100%。
改革的成功并非偶然,这背后是上百次的个别谈话、艰苦的调研和准备,以及精妙的人事变动设计。关于这次改革中的人员安排,刘纪鹏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组合。由系主任与本系教师双向选择、自由组合,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最优配置;第二步,撮合。在经过充分的双向选择后未能妥善安置的,由院里居中协调撮合;第三步,人力资源再配置。经过前两个步骤后未能妥善安置的,院里设人力资源再配置办公室进行分配安置。
历来改革必涉利益之争,能得到多数拥护支持已属不易,主持其事者也往往深陷其中,多所掣肘,甚至成为众矢之的。而正是这“三步走”,成功实现了改革中人事的稳定性,不仅改革方案受到众人一致同意,刘纪鹏院长本人也深受大家喜欢,可谓众星拱月、大得人心。同时,刘纪鹏还承诺,学院将为这次改革全面提供人、财、物最大程度的保障,也将尽全力与学校协调具体政策问题。
最终的结果是,全院所有的教职工都得以妥善安置。这与刘纪鹏提出的口号是紧密相关的:“不让一位教师在事业上有失落感,不让一位教职工收入减少!”这是刘纪鹏主持本次改革的重要原则。
本次学科体系改革共涉及教职工60名,商学院调入教师5人,跨“旧所”进“新系”调动21人,变动比例为43%。变动不可谓不大,然而在商学院内部却没有听到任何不和谐的声音,实现了平稳过渡。学科体系改革这步棋,成功落子。
改革展望:重任在肩
2015年,在资本金融学领域理论和实践中奋战多年的刘纪鹏,组建了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一年之后,资本金融研究院风头日盛,研究院主办的“蓟门法治金融论坛”也风生水起,资本金融研究院这棵“树”茁壮成长。而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刘纪鹏肩负重任,履新商学院院长。
刚到商学院的时候,由于院长这个职位的长期空缺,主持工作的副院长积劳成疾,几乎没有人向刘纪鹏正式交接。同时连一间专门的办公室都尚未配备,由此可见商学院人心散漫、制度不全。对于刘纪鹏而言,办公室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效用,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谈何改革。甚至很多老师在私下里揣测,这个新来的院长大概是“飞鸽牌”的,根本干不长时间,难以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
后来大家才发现,这位新院长并不是来当“维持会长”,而是真心要干点实事儿。在刘纪鹏的带动下,全院老师很快调整姿态,进入改革攻坚战。而由于刘纪鹏多年的管理实战经验和对细节的严格要求、对流程的高效把控,使得改革既有效率,又兼顾了公平。
经济学上有著名的帕累托改进,即只要有任何一个人受损,整个变革就无法进行。与之相比,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条件更宽,如果能使整体收益增大,通过补偿方案,每个人仍能收益,变革也可以进行。正如刘纪鹏所说,“我不需要人人都说我好,只要商学院整体收益更高”,所以只要能使商学院整体变好,这次改革就是有意义的。
对于法大商学院的发展,刘纪鹏有着明确的目标:一年内,脱掉中国政法大学“老大难”单位的帽子;两年内,争取进入中国商学院的前列,MBA招生从目前的175人恢复到280~300人;三年内,MBA招生第一志愿比例从目前的12%上升到80%。
要完成这几个指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刘纪鹏看来,实现这几个目标,商学院这棵树苗就可以茁壮成长了,而他自己也可以告老还乡了。
在商学院的规划中,5月12日,商学院将召开第一届理事会,并邀请孔丹、王健林、张瑞敏等著名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担任理事,商学院辉煌的未来指日可待。
尽管初战告捷,但商学院和新院长毫不懈怠,他们又在积极备战4月23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这是商学院改革后迎来的另一个挑战。长路漫漫,商学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在将来会陷入各种各样比现在还艰难的困境,但是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一定会想起在第一次改革动员会上,刘纪鹏这位一直在无私奉献,耳顺之年、无欲则刚的老人,饱含激情地朗诵高尔基《海燕》鼓舞全院师生时候的场景: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无惧风险,我们都坚信美好的明天等待着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