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 吴思康:深圳的改革与创新逻辑

2018年12月28日11:45

  2018年12月15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三届国家发展论坛举行。论坛主题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改革开放”。本文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吴思康的演讲整理。


  刚才,北大国发院张晓波老师在本届国家发展论坛上发布“中国创新创业区域指数”,将深圳排在全国城市50强榜单的第一位,这是对深圳发展的一种肯定,更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一个注解。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关键一步,也是对人类文明的创新创造。放眼整个世界的历史长河,改革开放一直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巨大推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中国在秦朝开始商鞅变法,为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打下基础;汉朝汉武帝对内改革、对外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创造了“汉武盛世”;唐朝施行开放政策,大规模任用外籍官员,旅居长安的外国人上万,开创了“贞观之治”;宋朝虽然在军事上不断挨打,但通过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等,在经济上创造了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西方的罗马实行了很多不同于先人的政策,才使得一个强大的帝国最终兴起,比如对于被征服的民族实行同化政策,而不是过去的灭绝政策。俄罗斯在几百年前还是一个很小的公国,彼得大帝亲自率团到欧洲学习和引进技术,对俄罗斯的体制和政策进行重大改革,奠定了俄罗斯帝国的辉煌。日本历史上有两次大规模的改革创新,一次是大化改新,一次是明治维新,最终走上强国之路。美国也是一样,南北战争虽然名为战争,但也是重大的制度改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释放了劳动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直接推动了经济巨变,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3645亿元增长到如今2018年预计接近9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结果。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巨大增长,改革开放之前很多人吃不饱,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元左右,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高。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也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1978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亿美元,2017年仅深圳就达4100多亿美元,这同样是改革的成果。


  深圳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有很多指标可以说明这一点。第一,深圳从一个3万多人的小镇发展到现在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奇迹,深圳2017年GDP相当于1979年整个中国大陆的5.5倍,这是改革的成就。


  第二,深圳成了中国目前四个一线城市之一,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并跻身世界城市20强、亚洲城市前5强。深圳有中国两大证交所之一,在2018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上排第12位,拥有基金管理公司27家、证券公司22家、私募机构4377家。深圳也是外贸大市,外贸出口连续25年全国第一。此外,深圳培育出了7家世界500强企业,当然数量上无法跟北京比,但深圳的企业和北京不一样,主要是从游击队、中小微企业慢慢成长起来的,接受过风雨的洗礼,政府并没有把多少资源划拨给它们。深圳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企业有13家,也都是在战火的洗礼中锤炼出来的,有竞争能力,不容易倒下。深圳还是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在红点设计奖、IF设计奖等获奖排行榜上7年蝉联全国。深圳也是时尚之都,很多大牌服装产自于这里,中高端钟表和眼镜占到全球产量的70%。深圳是花园之城、公园之城,有近1000个公园,并且全部免费。深圳的环境指数在一线城市里毫无疑问排第一位,2017年PM2.5年平均大概是28微克/立方米。


  改革对于深圳的影响非常大。改革开放不仅是40年中国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深圳成功的重要秘诀。我认为,这秘诀最主要体现为这样三个方面:


  第一,深圳建设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市场化改革,创造了很多新的做法。比如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现在很多人并不一定理解其重要性,但对当时来说是根本性的改革,包括价格体制改革也是如此。正因价格体制、劳动用工制度、土地制度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解决了深圳从一个小镇建设成为现代化城市过程中的资源配置问题。


  第二,深圳对于产业体系的构建,主要依靠改革开放和国际化。以“三来一补”为例,现在很多人还看不起“三来一补”,但正是“三来一补”奠定了深圳发展的工业基础。我特别想强调的是,由“三来一补”带来的工业基础为什么不同于国内其他地方的工业,因为其生产、运营、管理、营销都是国际化的,连售后服务也是国际化的。“三来一补”在1980、1990年代最高时曾占到深圳整个工业的80%以上。所以深圳的工业从一开始就是开放式发展,抓住了全球产业调整的机遇,主动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这都得益于改革开放。


  第三,深圳的创新发展主要依靠改革开放。我提出过一个新的观点,深圳的创新路径是非逻辑的,为什么?因为根据一般的逻辑,创新往往产生于大学或科研机构集聚的地区,可是深圳最初并没有大学,30多年前,可以说是一个“三无”地区,没有一所高等院校、没有一家科研院所、没有一个创新载体,后来才创造了一所深圳大学,现在深圳被《经济学人》称为“创新温室”和“硅洲”,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正在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所以说深圳的创新发展是非传统逻辑的结果。深圳创新的特点和经验是在缺乏高校等科研资源的条件下,探索出了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四个90%”,也就是“90%研发人员在企业,90%研发投入源于企业,90%专利产生于企业,90%研发机构建在企业”,。过去一直都讲产学研结合,国内国际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应该是企业主导,有人认为由大学主导。深圳是企业主导、市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90%的创新都在企业。其实这里面还有两个很重要的秘诀:第一,大力推进科研体制机制的改革;第二,企业的国际化带动了创新的国际化。


  深圳营商环境的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政府,但深圳的政府做得最好的一点,就在于他们之于企业就像空气一样,企业日常经营的时候一般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但是一旦企业需要政府的时候,政府就能变成为企业生存必不可少的“氧气”。


  下一步,深圳还在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每当中央的政策文件下到深圳,深圳马上就会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并务实地推动落地。深圳市委市政府最近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围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推出“七大工程”,提出了90条创新改革举措。比如,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我们提出动态竞争,在起跑线上是多个团队一起,然后逐步淘汰,同时也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科研效率。再比如,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住房非常紧张,深圳为吸引人才,出台政策进行“二次房改”,到2035年,将推出30多万套人才住房,大学本科以上人才可以同地段商品住房6折左右的价格购买人才住房这些都是非常实在的配套措施。


  *来源|北大国发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相关阅读

院校相关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

211

已有28人关注

院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