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EMBA校友:总有不变的坚守,来应对这个善变的世界
2016年09月22日15:28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经历了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的演化,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传统媒体如书刊、报纸等产业举步维艰。
面临不进则退、不变则亡的境遇,资深媒体人如何应对这场大变革?能否做到初衷不改?复旦大学EMBA项目特别企划——让从事媒体行业多年的校友们告诉你:转型已至,何惧阵痛?
老上海人对吴忠伟是有些印象的,八十年代末在上海的电视屏幕上,突然出现一挡接地气的节目——《观众中来》。它倾听百姓呼声,力求通过媒体监督的力量,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吴忠伟,就是那个最早出现在屏幕上经常协助市民解决问题的节目记者。
传媒的“黄金年代”
1985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的吴忠伟,进入上海电视台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电视台对工种没有细致的划分,采、编、摄乃至配音,我们对整个流程都要熟悉掌握,一个人往往要承担许多的工作。”1987年,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和评论节目横空出世——《新闻透视》,比央视著名的深度报道节目《东方时空》早了整整三年,多年来一直保持很高的收视率。吴忠伟参与了该栏目的创办,并从1994年至1999年兼任该栏目的出镜记者主持人,当时上海所有重大事件的报道现场,几乎都能看到吴忠伟的身影。1998年,吴忠伟被调入市委重大报道宣传小组(亦称5人小组),负责所有市级重大活动报道。
吴忠伟直言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是传统媒体的“黄金年代”,人们的思想逐渐开放,渴望了解外部世界。在这一需求的驱动下,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得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中国媒体的中坚力量群体也都是在那些年积累下来的许多经验和基础。
媒体的融合与坚守
从2010年开始,传媒业逐渐进入“严冬”。新媒体逐渐瓜分传统媒体的受众,电视观众以每年5-6%的比例在流失。全国各家电视台的广告收入普遍下滑,一些省级卫视甚至已经开始考虑收缩全国落地覆盖,部分有线电视网用户的退订率也大幅增加,而一些传统主流媒体主导的转型新媒体还处于抢占市场、搭建新的用户交互体系阶段,看不到营收和利润前景。海外主流媒体如BBC、华尔街日报等也在加紧向新媒体转型融合,目前也同样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可复制模式。
2002年,吴忠伟进入复旦EMBA传媒班学习。2011年,SMG集团改制,吴忠伟开始负责集团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品牌管理开发。“通过在复旦EMBA的学习,我对媒体产业化尤其是传媒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今看来,当时的学习为之后的传媒转型,应对‘新媒体’的崛起、应对媒体如何进行市场化改革等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吴忠伟表示,以前做一档栏目前要先对观众进行定位,明确受众。如今很多内容面对的是全体网民,需要将一个整体的内容打碎,分成切入点不同的多条内容,以便适合各种不同的人群。“最早电视台是国家拨款,随后是依靠广告收入,如今我们通过内容的二次开发,依靠内容版权获得收入。我相信优秀的内容资源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缺的,所以面对目前的变革,我们除了做好充分的应对,还是很有底气的。”
此外,在如今这个人人都能发表观点、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吴忠伟认为媒体人更应恪守价值观,有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忠诚、责任、创造、共赢”是SMG集团的企业文化,吴忠伟说自己正是在复旦EMBA学习到有关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知识。“这八个字不仅体现了SMG的企业文化,也代表了媒体人应该恪守的价值观。任何变革都会经历从混乱逐渐变得有序的过程,拥有自己的一份坚持,恪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这才不会被浪潮所吞没。”传统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变化的是传播手段、方法、技术形态和平台载体,不变的是生产精神产品,是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
对于一个媒体人而言,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以不变的内核,包容地迎接任何变化,才不会迷失,才会拥有突破困境的力量。“无论是从把握意识形态和舆论阵地的控制力,还是从扩大产业的发展角度考虑,我们都必须加快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全面转型,尽早建成新型主流媒体。”
- 来源|复旦大学EMBA项目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