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耶鲁大学校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批判性思考者”

2017年01月19日15:02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本科教育: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缺乏批判性精神的培养。而今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Peter Salovey)的演讲倡导的依然是这种批判精神。他没有讲校训,没有劝大家好好读书,没有畅谈梦想和追求,只要大家在耶鲁提高一种能力:学会如何辨别和应对失实表述,实际上就是批判性精神的培养。

耶鲁大学校长 彼得·沙洛维

  以下为彼得在2016年新生会上的演讲:

  早上好!欢迎你们参加今天的活动。

  2020这个数字总会让人浮想联翩。如今它已成为你们在耶鲁的班级代号,我相信无论是你们的直觉、思维敏锐性,还是意志力,都会在这里得到提升。招办的工作人员向我保证,你们是经过层层筛选以后胜出的佼佼者。

  2020届新生陆续抵校,他们来自全美50个州,留学生则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在开学第一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好好思考一下你们在耶鲁就读期间,什么可能削弱你们的洞察力,什么又有可能让它得到提升?

  多年来,我为很多新生上过“心理学入门”。每次讲到与社会心理学相关的内容时,我总会问学生,他们是怎么看待在不同社会情境中帮助别人这个问题的。同样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什么有时我们会出手相助,有时却又袖手旁观?

我们每天都在被“失实表达”狂轰滥炸

  我想从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悲剧——Kitty Genovese事件说起。

  1964年,29岁的Kitty在位于纽约皇后区Kew Garden的家中被害,这一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也许你也听说过关于此事的好几个版本。据《纽约时报》报道,有38个人从自家窗户看到了行凶过程,但只有一人报警,且报警时为时已晚。

  这些年来,我多次描述这一令人震惊的案件,其他讲授类似课程的社会心理学家们也是如此,还有一些社会学家试图据此分析为什么目击者们会如此冷漠无情,竟然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样的犯罪行为发生,却无动于衷。

  问题在于:标准版Kitty Genovese案件描述在某些关键细节上出了错。

  Kitty的弟弟Bill Genovese,去年制作了一部名为《目击者》(The Witness)的纪录片。根据他在这部电影中所展示的实拍场景,并非所有旁观者都冷漠无情:一个目击者在窗口大声呵斥凶手,另一个目击者在Kitty离世时将其抱在怀中,也有其他目击者在此期间报了警。

  那么,为什么五十多年来,社会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复述这个故事的失实版本,并将其作为旁观者极端冷漠的典型案例?

  暂且不论其他,这至少意味着,在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被“失实表述”混淆了视听。

  这种“失实表述”虽然部分真实,但已被歪曲,就像上述案件被报道歪曲了一样,因为报纸想激起人们愤慨、恐惧、憎恶等强烈的负面情绪。

  作为一名人类情绪的研究者,我知道即使是最负面的感受对我们而言也不可或缺:愤怒能有效地警示在实现目标路上有阻力;恐惧提醒人们谨慎行事并有所准备;憎恶让我们对坏人坏事敬而远之。

  然而,有时我们的朋友、家人,还有政客、广告主、各路专家会出于各自目的而操控我们的情感。愤怒、恐惧、憎恶这些情绪可以有效驱使我们去打开网页、购买商品、为政客投票。我们每天都在经受着各种各样 “失实表述”的狂轰滥炸,它们的杀伤力不容小觑。当前正值美国的大选季,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种种这样的案例。   

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辨别“失实表达”

  我说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嘲讽说谎之人,也不是为了给歪曲事实者贴上“匹诺曹”的标签。我只是想让你们明白,选择任何一种立场都可能导致夸大、歪曲或者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从而助长愤怒、恐惧和憎恶的情绪。

  如果我的上述说法成立,那么你们在此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会如何辨别和应对这些失实表述。在此过程中,你们应该特别留心那些与你自己的想法高度一致的表述。如果你在政治、文化、宗教或经济议题上持有坚定的立场,乐于接受那些能证实你原有观点、妖魔化相反意见的论调,那就会像很多人一样,掉入认知陷阱。

  我们都强烈倾向于接受与我们原有观念相符的故事版本,忽略或者拒绝接受那些不相符的。社交媒体、博客圈和政治活动正充斥着失实表述,为负能量煽风点火,既阻碍着理性调查,也阻碍着不同意见的充分交流,甚至还会妨碍我们对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达成共识。

  你们现在意气风发,满怀希望地想理解这个世界,找准你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并弄明白如何为它的进步贡献你的力量。那么,当你对不同意见产生重大怀疑时,怎么去抵制“失实表述”的魅惑呢?

教育界也充满了“失实表达”

  我对那些在你们这样的年轻学子,以及整个高等教育界颇有市场的“失实表述”高度警惕。我有满满一架子关于当代社会的书,它们试图让我相信:

  • 顶尖名校的学生不过是优秀的绵羊
  • 文科生毕业就等于失业
  • 真正有想法有勇气的学生都辍学去创业了
  • 没有主见的“千禧一代”需要父母出谋划策
  • 大学教授的政治观点千篇一律
  • 现在的学生都是柔弱的温室花朵
  • 不放弃言论自由就不可能形成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
  • 我们的高等学府是与现实隔绝的象牙塔,等等。

   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著《优秀的绵羊》,他认为美国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

  作为回应,我想说,你们在耶鲁所受的教育不仅会释放你的想象力,增进你的学识,推动你的职业生涯,更会提高你的领导力,让你在这个两极分化加剧的浮躁时代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而这种能力无疑相当重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你们的老师和导师都非常出色。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职业生涯有力地见证了训练有素地、理性审慎地追寻光明和真理是多么有价值。

  我们的老师(无论是工程专业、经济学专业,还是英语专业、环境学专业),都秉承着同一价值观,那就是,任何简单粗暴、煽风点火、歪曲误导的表述都值得怀疑。

  当然,没有人能完全摆脱偏见。但是,作为学者,我们力求审慎,对于所调查和最看重之事能有理有据地表达意见。如果学术界丧失这一理想准则,我们就会迷失;如果高等学府失去这一准则,整个世界都将迷失。

  我可以提供一份长长的耶鲁教师名单,这些耶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实验室、档案馆、图书馆和田野调查的现场,寻找证据,挑战已经被广为接受的观点、失实的表述,以及高度可疑的所谓常识。以下是一些例子:

  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法律系统几乎完全建立在世俗传统之上,当代法律中的质询体系是对中世纪经典本质性的背离。但耶鲁中世纪历史学教授Anders Winroth反驳了这个“失实表述”,他提供了很多证据,证明当代法律其实根植于中世纪传统。

  过去,宇宙天体学的重要理论多建立在“地球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星球”这一假设之上。天文学教授Debra Fischer却发现银河系中有很多类似于太阳系的、行星围绕恒星而转的结构。

  医学研究者们多年来一直以为性别与疾病传播基本无关。耶鲁妇女健康研究中心主任CarolynMazure,一直在研究性别在大范围的生物体系中造成的重要差异,并将其运用到新的健康医疗实践中。

  大多数科班出身的古典经济学家将仔细计算成本和利益过程作为人类决策的模型。诺贝尔奖获得者Robert Shiller挑战了“个人和市场是理性的”这一观点,推动了人类行为理论的重大修正。

  当我还在读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当时主流的说法是人类所学到的一切几乎都来源于经历。但是心理学教授Karen Wynn告诉我们,婴儿有令人惊讶的天赋, 5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做初步的运算。西利曼学院的新院长、心理学教授Laurie Santos,则向我们展示了猴子也先天地具有憎恨、嫉妒、认知失调等复杂状态。

  最后我要提到研究非裔美国人和美国学的教授Hazel Carby。她的第一本著作《重构女性特质》(Reconstructing Womanhood)研究了19世纪美国黑人女作家是如何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改变女性的家庭和文学形象的。Carby教授还在为另一本书所作的序中,有力地评说了对边缘人群失实和片面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不充足的证据是怎么重新组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表述,看到了沉默是如何产生的……”   

“失实表达”会煽动消极情绪

  人们会很自然地建构起对自己有利的表述。但在面临压力时,“失实表述”就会控制公众的理智,操控舆论,煽动消极情绪,激化矛盾,我对此深感忧虑。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失实信息会在瞬间传播,成倍放大。

  由此,我们发现有时愤怒、恐惧或者憎恶会遮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无视世界的复杂性,放弃寻求对于重大议题的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耶鲁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让你成为一个更加审慎的批判性思考者——学会怎样正确地评估证据,考虑得更广更全面,从而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耶鲁会教会你怎样以及为何要去了解那些与你持不同意见的人,它们将挑战你曾经深信不疑的想法。它也会让你们明白,为什么我们需要超乎寻常的训练、勇气和终其一生的坚持,才能构筑起一个全新的基石,去解决我们这个时代最棘手的问题。

  你已经来到了一个高度重视不同观点和深度反思的地方,这里鼓励观点的多样性和最大程度的言论自由。

  我相信你会立刻发现耶鲁的最宝贵之处,那就是:师长、同学会激励你、启发你,帮助你作好最充足的准备,去成为这个世界极度需要的调查者、有远见之人,以及领导者。

  只有完成上述使命,我们才能迎来一个更好的世界,抑或一个更包容、更振奋人心的耶鲁。而事实上,正是你们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你们是我们成为教育家的初衷,也是我们今天相聚于此的理由。

  欢迎来到耶鲁!

  • 来源/《十五言》》邓梦寒 (译注)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