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管院褚荣伟教授|健康服务的“钱”怎么用才可持续
2017年11月27日10:40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中国医疗体系的两个基本难题是看病难和看病贵。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短期内是很难解决的,但钱的问题短期内解决则是有可能的。
医疗金融创新,有助于降低全民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疗金融服务将会让更多人享受到高质量、付得起的医疗产品和服务,为医疗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此,中国建立可持续健康发展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也会面临各种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挑战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听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为什么这个事情这么重要呢?
在全球70亿人口当中,有40亿左右人口人均GDP低于1500美金,这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而我们所熟知的发达国家,其实人口少于10个亿。但这10亿人口占据着最多的资源。在中国,类似的情况,我们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可能超过90%的医疗资源是投放在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
今年7月份刚刚当选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特沃德罗斯在就职时表示:“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世界,每个人都能够健康,有意义的生活着,不管他是谁,不管他生活在哪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花多少钱?WHO预测需要每年花3700亿美金,直到2030年。3700亿美金相当于今年年初亚马逊的市值。除了财政支出,每个国家每年平均还存在54亿美金的缺口。这些钱如何来,怎么用都是问题。
关于中国的健康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主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我们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中国总卫生总费用占到GDP比例在增长,但是远远不够,比如2014年世界平均水平9.9%,美国则可以达到27%,即使巴西都达到了10%左右,我们2016年却只有6.2%。靠政府投大量的钱,是一个办法,但这是不是唯一的办法?
假设有了资金,要干什么?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体系必须有四大支柱:第一,硬件创新系统,在药品、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硬件创新。第二,软件创新系统,医疗服务的组织、流程、结构到底该怎么设计。第三,全面的健康管理系统,每个人意识到健康重要性,但是为什么愿意牺牲健康?就是我们健康管理系统不够完善。最后,建立普惠医疗体系,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享受的到他支付得起的医疗服务。这是我的理解,当我们如果有了资金,我们到底要把这些钱用来做什么,要完成这个四大支柱。
当前发展模式与理想发展模式
建立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体系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呢?
我认为目前的健康体系是三角静态模式。医疗机构位于中心,政府不断地增加医疗投入,商业机构进行医药开发与销售,非营利性组织做医疗援助。而这样的模式下患者紧紧吸附在医疗机构里,没有什么发言权。在这样的静态体系当中,政府、商业机构跟非营利性组织他们做着很多事情,但是他们之前不会进行很多的协作协商,很难为了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努力。
我觉得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四维动态模型,以民众(而不是患者)为中心。我们不希望很多的人是因为生病才去关心健康,关心医疗,而是在一般的民众的教育当中。特别是把公立商业机构(如公立医院)跟私立商业机构(私营医院)分开,政府跟和营利性组织分别扮演各自的角色。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相互交融,为了提升民众健康水平、健康意识、健康状态。
四维动态模型的流动需要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的流动。
医疗金融新定义
大多文献对健康金融的定义是:医疗或者健康是怎么来融资。我觉得不完全一样,融资来了,或找什么样的途径融资,都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这些钱该怎么用?
我们认为钱是一方面,但是如何使用钱,打造我们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体系,这是目标。所以我定义的医疗金融创新或者健康金融的创新是:在医疗服务创新中的金融创新。医疗或者健康是最终的目的,金融是手段,金融是帮助我们实现医疗服务之中的创新目的。我们为什么需要金融?因为任何的创新都有风险,金融的角色在于,可以承担风险,别的资金,其实是不能做这件事情的。所以要有创新,就必须有金融。
金融创新如何支撑医疗服务创新?粗浅的理解,在整个健康管理当中有两个步骤,预防管理和就医诊疗。
在预防管理阶段,大家谈得多的是产品创新,比如健康金融产品设计、建设健康平台等。另外一种探索是商业模式创新,但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如凯撒集团这样的HMO模式。在就医诊疗阶段,我们要通过医疗服务创新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难题。
在支付手段以及流程设计上,我们都可以去做很多的医疗服务创新。正因为有了这些医疗服务创新的需要,所以我们才需要更多的金融的产品或金融的技术参与进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体系。
四大壁垒
最后要打造这样的体系,必须跨过四个壁垒,除了面临资金的壁垒问题,还有观念的壁垒,人到底怎么想,每一个政府怎么想,盈利机构怎么想,患者民众怎么想,观念很重要。第三个是制度壁垒,我们现在的制度是否鼓励创新,容忍失败,而我们是否也已经做好了监管。我们的制度设计,既需要鼓励别人做好事,又要抑制别人做坏事。这个机制特别难。
最后一个是人才,在这样的新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体系目标要求下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需要跨界融合人才,这些人才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可能没有办法做到,更需要其他的创造性的思路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