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复旦教授观点|除了淘宝和京东,哪里还能淘到“低价好物”?

2017年12月12日11:23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806

  “双11”的热度刚刚过去,转眼又是“双12”。年终的电商大战一次又一次打响。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军,消费升级成为近年来零售市场的主基调。“春江水暖”的消费升级大潮,它对电商覆盖人群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曾经所向披靡“低价战略”不再百试百灵了——价格不再是首选指标、至少不是唯一指标,消费开始回归到产品和服务本身,“低价好物”的理念开始被更多人接受:价格虽然便宜,但产品、服务却依然有着不错的品质和使用体验。

  借力“低价好物”消费新理念的流行,新一代电商——网易严选、米家有品、小红书、盒马鲜生等,在电商价格战的红海中顺势突围,成为电商领域的一股新势力——“精品电商”。

  强调“低价好物”的精品电商为何会赢得消费者青睐?“小而美”的商业模式有哪些优势和弊端?精品电商未来的成长之路上会有哪些障碍?

精品电商为什么会突然流行

  Q:如何定义精品电商?

  李玲芳:精品电商是相对传统电商而言的。精品电商的商品品类数量相对较少,对品质有一定的筛选标准和要求,每种品类只有相对较少的选择,有助于消费者快速筛选商品,不需要太费力挑选。而一般的电商选品丰富,当消费者需要有更多样化、个性化选择时,传统电商是理想的淘货选择。

  Q:在消费升级的环境下,哪些因素促生了精品电商的出现?

  卢向华:精品电商的兴起,我觉得离不开两个产业的贡献,一是之前海淘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优质制造资源转向国内市场的趋势。

  海淘一直是一个大电商产业,因为海淘既能保证质量,价格又相对便宜,是很多重视性价比的消费者的首选。但消费者心里很清楚,海淘过程中尽管省了一点钱,但无论是售后服务还是退换货,都相当麻烦,体验很差。再加上去年,国家出台了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号称“史上最严”新政,海淘受影响,给了精品电商一个崛起的机会。跨境电商政策调整了行邮税,取消免征额,并规定单个商品价值超过2000元或一年内超过2万元限额将征收全额关税,这导致很大一部分消费者转向刚刚崛起的精品电商。毕竟,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能在国内找到类似品质有保证、价格又相对实惠的商品,谁还会用既麻烦、又花时间的海淘?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因素。

  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制造能力非常强,但是我们相当一部分的优质制造能力,是在为国外大品牌服务,所以,一直有一群创业者在琢磨,如何能把中国优质的制造资源利用起来,让国内消费者也能够享受优质制造带来的福利。我记得最早在课上讲C2M(Customer-to-Manufactory从消费者到工厂)的时候,就讲到过“必要”这个小众电商品牌。它是最早做C2M的,当时打出的口号,就是“让消费者用普通商品的价格,享受世界名牌工厂制造的商品”。现在包括网易严选在内的一些精品电商品牌,都在强调类似的概念——利用国内优质制造资源,让消费者享受到比较优惠的价格。

  中国的制造能力也强,消费环境也好,精品电商产业发展伊始,我就持乐观态度,现在更是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李玲芳:我觉得精品电商的出现,有两个方面的契机。

  一是消费者层面,即需求端。虽然海淘受限,但这些海淘过的消费者有过“质优价廉”的购物体验,当消费者经历过这一阶段,就会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如今“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跟过去不太一样。当年中国经济起飞初期,消费者喜欢用名牌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现在则越来越多回归生活本质,更在乎这个物件带来的实用价值,或者带来的美感需求,这是需求端的变化。

  当消费者知道好的品质、好的设计感之后,就会发现需求端是有痛点的。用户在淘宝逛得多了之后,会发现经常买到一些不满意的商品。海淘也一样,消费者购买的一些所谓潮牌爆款,入手后还是不满意,而且退货很麻烦,购物体验相当糟糕。这个时候,精品电商的出现,就满足了消费者需求。

  而从供给端来讲,中国很多制造型的代工厂,在金融危机之后订单大量减少,同时又要面对人工成本上升的问题,日子并不好过。我们有过剩的产能,这些过剩的产能需要找到出路。但是,这些企业资源有限,它们可能没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以及销售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网易严选这类精品电商的出现,可以帮助这些产能过剩、但却有实力的工厂找到一个出口,帮它们做了前端,去对接市场,面对客户。

  Q:精品电商面对的消费人群是怎样的特征?

  卢向华:精品电商最初的定位人群肯定是那些希望商品品质有保证,但又无需花太多精力自己去筛选的消费者。例如必要和网易严选的男士用品,相比于其它电商平台,比例明显偏高。女生愿意在淘宝上挑来挑去,男生就希望避免选择综合症,觉得这是一个负担,这就直接切中了要害。其实,20多岁或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都希望自己穿的东西不能太贵,但得有质量保证,不是地摊货,而精品电商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基本不太会买错。

运营模式各家都有高招

  Q:目前精品电商的运营模式各有不同,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势和弊端?

  卢向华:现在市场上的精品电商运营模式各不相同,盒马鲜生和小红书都是平台模式,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渠道,不做自己的品牌,而是对供货商做精选;网易严选想做成无印良品的模式,打自己的品牌。

  不同的运营模式有不同的优缺点。比如,在网易严选的模式下,或许制造商是没有出路的,制造商只赚制造的钱,它没有品牌溢价。网易严选本来是个渠道,现在渠道成了一个品牌,对于制造商而言,它努力创新和提升质量的动力就没那么强。制造商在讨价还价能力弱的情况下,愿意为品牌打工,做代加工,但在议价能力强的情况下就难说了。这意味着当网易严选发展到一定程度,最好的制造资源有可能逃离。

  此外,对这种自有品牌模式来说,渠道方要有挑选最好供应商的能力,要在所有的涉及领域内,都找到最好的制造资源,品控本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盒马鲜生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挑选某个品类当中做得最好的品牌,牛奶、果汁、啤酒……都是如此。

  李玲芳:平台模式也有自己的弱势。制造商如果进入第三方平台,除非品质绝对领先于同行,否则一定需要花费很多钱去打广告,做营销。但是在严选这种模式下,虽然制造商可能看起来利润不够丰盈,但它省下了自己运营的成本,只专注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是一种好事。

  对于制造商而言,每种运营模式都有优劣。我认为这是一个平衡的问题:如果制造商的制造成本加上后期运营成本,不足以支持它在平台渠道赚钱,那么让一点利润只做供应链制造商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如果制造商本身就很有强大的线下推广能力,也可以自己推品牌。

  Q:除了上述两种模式,还有一种收购或者参股模式,比如小米的米家,会选择入股下游的供应链,让后者成为米家的一分子。这是否也是一条出路?

  卢向华:小米最初开发生态链产品的时候,经营模式是跟严选类似的,也是希望制造商使用小米相关的品牌,但很多优秀的制造商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品牌,因此在后期小米采用了入股的方式来协作共赢,甚至有时候如果小米觉得这个制造商很有潜力,还会拉一些投资商进来,一起把品牌商扶持起来,这个时候制造商就有动力了。他们不仅可以保留自己的品牌,而且还可以享受小米体系的“米粉红利”与“生态红利”。米家确实是探索出了一条道路,即投资入股加管理输出,最终实现双赢。

“小而美”有没有机会做大

  Q:精品电商被形容成“小而美”,它有没有做大的可能?如何做大?

  卢向华:电商要实现增长,无非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是吸引更多的用户。但这种方式到一定的阶段肯定会触碰天花板,现在很多精品电商处于比较快速的网络效应增长期,但是这个增长红利不会持续太久。随着竞争者的出现,或者其他渠道的分摊,这个天花板很快会来临。

  第二个方向,就是让每个人买得多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扩充品类,不过这是把双刃剑,品类扩充多了,就十分考验商品的品控、供应链、库存等管理能力。

  李玲芳:让每个人买得更多,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拓展有高复购率的商品。比如,盒马鲜生之所以人气高,就是他的众多商品是食品,有高复购率,现在严选的品类也已经拓展到了生鲜,提供牛奶和酸奶,品牌自己找奶源,做品控。

  我们评判一家公司是否能持续经营下去并且做大可以看几个方面,比如:产品是否复购率高,公司是否有定价权,以及公司的护城河是否足够高。在这几个方面中,复购率高有多种手段可以实现。比如,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去推,有些精品电商会设置体验师,这些人会不断去推测,根据客户的需求找到那些“二八原则”里符合“八”的产品。还比如,专注做生鲜这种复购率很高、易消耗的生活必需品,品牌只要提供好的品质,消费者就会愿意买单。

  除了广度,还可以做精度。未来精品电商可以做衍生的深加工产品,比如:代餐,或者是营养品,往精度上入手也有一定的空间,并不一定完全要靠品类扩张。如果精品电商能从大家必要的产品入手,慢慢养成习惯,消费者对它品质的信任就很容易延续下去,形成良性循环。

  Q:接受精品消费的人群会不会扩大?比如从一线城市往三四线城市扩展?

  李玲芳:有可能,首先,网购没有什么地域限制;其次,现在消费者的物质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也会有新的需求,要实现扩张,未来可能会往三四线城市走。

  Q:回顾过去,精品电商也存在过,最著名的例子是凡客,但如今已经奄奄一息,必要的发展也是一波三折。这波精品电商过后,谁会是下一个凡客?

  卢向华:凡客最早的优势也是个性鲜明的,有选择综合症的男生很愿意去逛,怎么买都不会买错。凡客为何后来会式微,事后分析大都归结于产品品类扩张过快之后,品控与供应链管理的能力跟不上,导致库存积压过多的现象,使得资金出现问题。现在我们去逛严选,发现东西也越来越多了。那么对于精品电商而言,品类扩张的度到底在哪里,我自己是打问号的。

  Q:精品电商的未来发展趋势会如何?会成为主流吗?

  卢向华:精品电商未来的发展要看其策略,目前精品电商正处于快速扩张期,未来必然会有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和冷却期。在这之后精品电商是融入大电商平台,成为大电商的一部分,还是独立往线下走,形成自己的强势品牌,都依赖于精品电商自己的发展战略。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零售业本身就应该有多种多样的业态组成,因此精品零售一直是零售业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只是在以往的国内市场,这部分的比例太小没被重视。但在现在以及未来,这部分零售的占比会越来越大,直到达到一个市场的均衡点为止。

  李玲芳:精品电商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电商,取代天猫京东很难,但是它的日子可能会过得比较舒服。未来的发展,要看自己的定位,靠自有品牌比较难做到超大规模,当然变成“好市多”(Costco)模式,把其他优秀的品牌引进来,也是有可能的。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介绍网易创始人丁磊特别喜欢“好市多”模式。“好市多”就是一个精选式的服务商,中国有山姆会员店,采用付费会员制,但是它的每一件产品都是精选过的,消费者几乎可以闭着眼睛去买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用动脑筋去货比三家。对于现在迈向富足生活的人群来说,国内类似的服务商未来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也会越来越接近于“好市多”模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今年考研388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9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