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观点 | “万物互联”能否实现,移动物联网到底是什么?
2018年01月23日17:43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什么叫移动物联网?它与物联网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胥正川:在我看来,移动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红外等各种各样的手段,把物品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上,从形成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举一些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比如,有业者在萝卜等农产品上粘附射频芯片,以便采集它的生长信息,实现对每颗萝卜种植全过程的实时监控。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戴上手环,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运动数据,比如跑步健身时的心率、热量消耗等,这一切都是移动物联网最基本的应用。
不难发现,这些实际应用,通常会通过三个层面来实现——首先是感知层,感知物体的位置等不同信息;其次是网络层,起到传输的作用;最终是应用层。拿轮胎来举例——轮胎里可以装上很多传感器,感受胎压、温度,感受轮胎跑过的地方,由此可以随时知道轮胎的型号类别,应该往哪里流转,入库、出库统统可以管理起来。等到维修时,也能知道这条轮胎有没有问题,需不需要更换……这些信息最后全部都会汇总到一个平台上,或者是汽车仪表板、或者是你的定点维修店后台。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物联网应用,其应用特征就是典型的全流程服务场景——全程跟踪,实时服务。不仅在轮胎上,很多的场景包括农业的生产控制、银行设备、物流跟踪、环境监测、城市管道等,都可以实现应用,从而演变成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银行等。
刘明宇:移动物联网和物联网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对于物联网来讲,它有三大重要的特征,即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而移动物联网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狭义上来讲,是建立无线传感网络,使得移动设备物物相连。移动物联网由于其便携、可移动等特性,将使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也就是说,其更重要的能力是能够感知位置,方便后台实时展开移动管理,并且基于位置集成各种服务,最终为客户创造价值。
如果我们制作一份移动物联网的产业链全景图,可以看到,最底端的是感知层,通过卫星通讯、传感器、射频识别、二维码等技术实现位置感知。上一层是网络层,它负责传输获取的数据;再上面一层为平台层,包括位置及授时服务、云技算等基础性服务提供商。位居产业链最顶端的是应用层,它负责为终端用户创造出真正的价值,这些终端用户包括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和家庭。
与产业链相对应,移动物联网企业的类别也可分为硬件及技术支持、位置感知与计算、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四大领域。
移动物联网产业现已进入哪个阶段?呈现出哪些特点?
刘明宇:目前,移动物联网整个产业的成长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曲线上,其中,以GNSS(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技术为支撑的市场近年来发展最快。
从全球来看,相关产业布局规模已经非常大,而且增长迅速;如果观察亚太地区,会发现我们在移动物联网的基础设施的规模上是领先的,但是市场覆盖率和产业盈利能力上依然落后。也就是说,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硬件基础,但很多情况下,产业链上的企业如何赚钱、如何实现增值,还没找到很好的办法。
在这一领域,中国企业最擅长的领域,是零部件制造和系统集成,但决定整个产业盈利水平的核心环节——附加值业务,目前基本被美国、日本、欧盟国家等的企业垄断。
目前在整个移动物联网产业链上,感知层和传输层的市场已经相对成熟,重点需要开发的是下一级的应用市场,例如在工业物联网方面的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生活场景下的智能出行、智能可穿戴和智能家居等。事实上,移动物联网一个重要的发展规律就是“先硬件后软件”。随着硬件市场趋于成熟,我们的软件和服务市场也有望大幅增长。
芮明杰:我国的移动物联网产业正在起步,基础设施发展得很迅速,但下游的应用开发相对薄弱,这一块也是我们未来主要的增长空间。
同时,由于移动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所以它的运营模式、商业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随着这个产业的发展,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创新性模式不断产生。
值得关注的是,移动物联网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叫做精准服务,因为万物不仅相联,而且大多数都在移动,所以它的位置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位置确定的过程中,精准性就成为移动物联网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产业方面的应用,还是生活服务方面的应用,我相信移动物联网未来的开放领域将非常广泛。
企业如何才能搭上这波产业大发展的快车?
刘明宇:面对移动物联网前景无限的发展空间,企业要抓住这个“风口”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趋势:一是在移动物联网时代,要注意价值创新的竞争,因为这些价值原来都是没有的,是潜在的需求,我们要运用前沿的移动物联网技术,来解决用户的痛点,这是一个关键。
其次,移动物联网的智能化要注意人性化,为人提供更贴心、更有效的服务。
第三,现实的需求正在大规模汇聚,原来移动物联网的很多场景相对来说分得比较细,规模比较小,是分散的市场,现在正在向场景板块汇聚,所以将出现更多的行业龙头。如果一家公司有多场景整合的能力,它可能会在移动物联网领域,成为类似像阿里巴巴这样体量的大企业。
最后,对于移动物联网来说,重要的是服务场景+数据。如果说过去是拼硬件、拼基础设施的时代,那么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服务时代,未来则将进入数据时代。随着高精准定位服务普及,今后所有场景下取得的数据,可能都必须加上精准时空坐标,以实现更准确的储存、管理、挖掘及利用,这将催生出“时空数据资产”这一全新的概念。与场景数据结合后,大数据将成为资产,并快速增值。
谈到“万物互联”,普通人都会有种“数据大爆炸”的感觉,如果说今后的大数据将成为资产,是不是意味着“得数据者得天下”?
胥正川:我们现在可以采集到很多的数据,但其实大部分数据都必须经过“清洗”这道程序,行业里的说法是,大数据应用项目中,50%以上的运营时间和经费花在数据的清洗上。当万物互联实现后,我们要对这些数据展开深入的智慧型分析。第一步实现的是设备在线,第二步通过移动的网络随时提供服务,这又称为业务在线,第三步难度最大,那就是智慧在线,即对线上的海量留存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这三个在线能力,决定着移动物联网应用的程度。
我认为,移动物联网产业应该把大家共通性的要求提炼出来,让几家第三方公司提供相关的应用服务。就像在今天的人工智能行业里,一些公司已经拥有了强有力的智能化处理手段和能力,可以输出给更多的小企业,让他们购买后,再完成在特定领域的开发。此外,移动物联网的产业全链条应该尽早打通,产业之间形成合力、合作,这样才能发挥物联网的更大价值。这个我们称之为“产业在线”。
从目前的情况看,要实现产业在线,管理上依然存在驱动力不足这个问题。整个产业链要协作,各方利益如何划分?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技术上的难点容易突破,但如果“分蛋糕”的机制不够明确,整个产业的相互协作就会比较单薄。
总而言之,移动物联网的数据分析与智能性是其应用关键,只有在全产业链上应用,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移动物联网系统要求上下游环节建立信息链接与运营协调,形成产业链平台或公共服务系统。产业的互联,需要面对管理上和技术上的很多挑战,智慧服务需要移动物联网的深度产业协作才能实现。
芮明杰:因为移动物联网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它走得更好、更快、更健康。总体上来讲,我们的基础设施应该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我们在应用开发,尤其是在价值获取方面仍待继续努力,尤其是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会改变产业、生活的现状,改变诸多的习惯和做法。
这些突如其来的改变,很可能不是现实的产业、企业,或者我们个人能够一下子适应的。因而这不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实际上还涉及到整个制度设计、管理方法、人们的生活习惯、产业的发展等等。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当然政府要有很好的引导,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理念上的转变,这非常关键。
在推动移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时,我们除了关注管理和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法律、产业规则能不能适应这些发展。比如,数据是有所有权的,保护个人隐私就是尊重个人数据所有权。同时,拥有大量数据的公司还可能产生对这些数据的垄断,数据一旦垄断了,将导致整个大数据产业以及应用价值的开发遭到很大的破坏。
如何在考虑到数据所有权的条件下,建立一个通用标准化的数据库设置及配套的开发能力,依然有待探索。究竟该由谁来主导这样的设置?我认为,除了政府之外,还可以考虑在法律授权下设立第三方机构,通过第三方来连接数据所有者、开发者和应用者,也许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会更有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