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华北电大姚红昭:MBA圈缺少“干货”

2014年08月19日10:04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大家好,我是华电2013级周末班MBA学员,时值盛夏,紧张而又充实的“5+2”第一学年悄然过去,终于可以享受片刻“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的清闲,想在这来谈谈上MBA的心得——心得谈不上,把自己的一点直观感受拿出来与各位同学分享吧,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体会,才有了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希望为全体MBA同学们服务。

  
姚红昭:华北电力大学(招生办)2013级MBA联合会秘书长、北京MBA联盟执行秘书长

  首先请问各位同学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上MBA?

  答案可能有很多种,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综合而言,我认为,希望通过MBA的学习,提升能力,借助MBA的圈子,拓展人脉,从而使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职业生涯都能有良好的发展,应该是绝大多数MBA同学的共同诉求。

  但是,目前的MBA圈子,从个人信息表达,到彼此相识、相知,再到资源的互换、整合,进而实现可持续的人脉拓展,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能满足同学们的期望,简单分享几点:

一、MBA同学们有交际的主观愿望,希望更好的展示、宣传自己,吸引他人的关注

  加入MBA大家庭后,接触了很多同学,也参加了很多的聚会、研讨,深刻感受到了同学们交友的热情,大家主动表达自己,认识他人的渴望非常强烈,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很多人交换完名片、现场加完微信、记下电话后,回去睡一觉,第二天基本都记不起谁是谁了,下次如果再见面,彼此都不记得那还好,一旦别人能记住而自己又叫不出人家的名字,岂不是异常尴尬?所以,MBA需要能够高效的展示自己,最好能有一个方便快捷的“个人页”。

二、MBA同学人数众多,客观上要求提高了解效率,能够进行快速的初步筛选

  一般而言,同校同届同班的MBA同学之间,毕竟一起经历两年+的学习生活,彼此会很熟稔,但MBA的交往需求,往往不限于此,而是希望拓展到别班、异届、他校,但是,如此海量的同学,几乎没可能一个个认识下来,就像上面说的,即便参加了N多活动,认识了很多人,也很难进行有效的交流。所以从客观上,MBA之间,需要有一个机制来保障彼此间的快速了解和匹配,就像婚恋网站上的条件检索一样。

三、MBA间的社交功利性强,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信任

  说了上面两点,可能有的同学会问——难道上MBA就要如此功利吗?当然不是,但我们平时工作,要面对领导、同事、客户、合作伙伴,生活中要面对父母、亲人、爱人、子女,再加上既往的同学、战友,每个人都有众多的社会关系要维护,但我们仍然选择了MBA,必然是希望认识新朋友,那在有限的时间里,当然要提高交往的效率,所以需要有效展示、快速筛选和匹配。但人的交际不是拼积木,人与人之间从“认识”到“交往”是要有一个信任过程的,目前MBA的各类活动、聚会充分利用了“大家都是MBA”这一点基本认同,但要达到更深的交流,必须要依靠中间人的引荐。茫茫人海,如何快速找到两个人共识的“中间人”呢?靠目前的线下社交显然很难做到这一点。

四、MBA圈子缺乏互动机制,同学间缺少粘性活动,渴望“有干货”的交流空间

  不要说那些没有什么主题性的“饭局”类聚会,即便是目前如火如荼的各种主题交流,主题群,活跃度往往也很低,原因仍然还是之前提到的几个问题。人与人之间初次认识,信息不够完整,深入交流又缺乏信任,即便因为主题交流而有了共同话题,但不熟悉彼此的资源又没办法转化为实际的合作。一言以蔽之——“缺少干货”,更多的只限于“交流”本身而已。

  说了这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就是我们几个同学正在做的事情。我们希望,搭建一个移动互联网O2O社交平台,为全体MBA同学服务,在线上,让各校、各届、各班的同学都能快速、有效的认识彼此,而且科学的匹配彼此的信息和资源,再通过线下的高质量活动把线上的成果落地,发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力量,靠资源池,吸纳更多优秀伙伴,靠大数据,拉近彼此的距离,靠关系链,增强彼此的信任,最终实现高效、可持续的MBA社交,在此,真诚的希望倾听更多同学的心声,得到你们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更期待能得到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收获!(来源:腾讯网)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