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对外经贸大学张建平:商学院应回归教育本质

2013年11月26日10:33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确定经济大格局、改革大方向的会议,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将影响中国的未来。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改革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大的红利,我对这个说法基本认同。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35年来一直保持了高速发展。但是发展到今天,中国的经济、社会也累积了很多的问题。包括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污染、资源耗费、贫富分化加剧、官吏腐败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未来中国社会和经济都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在人口红利面临拐点的今天,唯有改革,真正有力度有深度的改革,才可能让中国的未来发展得更好。”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张建平教授对此这样评价。

  继续往前推进改革、深化改革,是中国社会往前走的巨大红利。张建平认为:“舍此别无他途。但是,深化改革,必然伴随着困难与风险,因为中国今天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以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推进改革必然会触动多方利益。改革的步子小了难以推动,改革的步子大了则有失控风险。因此,全面布局,综合考虑,谋定而后动,是十分重要的。而一旦启动,只要方向正确,便须坚定不移,断不能半途而废。”

  作为改革的一部分,教育改革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于教改,张建平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那么,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教育的基本意义在于:培养出人格健全、精神独立、了知自我又能理解他人,知道什么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有能力为自己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张建平教授如此认为。

  “我做老师这么多年以来,发现很多大学生和研究生直至毕业都不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明白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不知道什么东西对他们是真正重要的,不知道什么是他们幸福的源泉。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的教育对许多人而言,是很大的失败。” 张建平说。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若无自知之明,称为无明。无明之人,既不能认识自我,成就自我,也不能理解他人,帮助他人。更遑论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了。   

反思教育产业化

  “公共教育制度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的约束,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学校对学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均不负责。要改变这种状况,通过以往的改革措施是无效的,唯一的出路是走市场化道路。”这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对教育市场化的强调。

  但是,历史证明,凡是市场化实践得好的国家,必须具备三大前提:一是国民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或其他信仰)或普遍拥有较高的道德自律;二是法制健全且执法严明;三是人民有较强的公民意识并拥有良好的舆论监督机制。

  因此,教育市场化,绝对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式的“教育产业化”。

  诚然,“许多年前开始的教育产业化,确实激发了各界力量办学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教育产业化发展到今天,变成了教育企业化、学生产品化。在当今缺乏信仰和道德沦丧的社会环境中,教育,这一本该百年树人的百年工程、千秋大计,却变得极其的急功近利。”

  张建平教授直言,“教育产业化的结果是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直接变成了以营利为导向的企业,而学生只是这些机构据以获利的产品。真正的教育者,会关心学生的幸福,但是,工厂是不需要关心产品是否幸福快乐的。”

  当然,导致目前教育界令人失望的现状的原因,还有更多。有历史的原因,更有现实的因素。教育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必须深思的问题。它不仅仅是教育界的问题。所关系到的也不仅仅是在校学生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中国未来,关乎民族千秋大业的问题。   

关于商学院教育

  商学院虽然是培养商科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但是,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基本意义,都是相同的。真正卓越的商学院,一定不是以盈利为导向的企业,一定不是以向学生高收费来养活自己的机构。

  卓越的商学院,其根本目的必定是培养卓越的人才,报效社会、服务人类。其方法是以智慧的教育让学生们拥有知人之智、自知之明以及各类必需的专业知识,以充满爱心的教育让学生们滋长爱人和感恩之心。其路径则是通过帮助学生成长、成功,而后再以捐赠等形式反哺母校。这是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的成功定律,也是所有卓越商学院的成功之路。

  具体而言,商学院应更多思考教育本质与社会责任,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张建平认为,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商学院,首先,应该树立高远的教育理念和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和专业特色,设计卓越的课程体系,培育积极向上的人本主义的商学院文化。同时,建立具体的奖惩机制,让优秀的老师脱颖而出,本着人本主义的原则,给相对不那么优秀的老师以适当的压力和良好的进修机会,帮助其成长。如此,教育品质必会不断提升。持之以恒,口碑和生源就会越来越好,良性循环之下,商学院的教育自然会不断地上台阶。   

关于创业热

  在宏观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国内商学院的培养重点也在“转型”。在最新一轮的创业热中,各类商学院又在积极开设创业专业。许多学生在马云[微博]和俞敏洪[微博]等创业成功者的感召下,也一窝蜂地报考创业类专业。

  张建平对于此类的盲目跟风并不赞同。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创业者,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个性不一样,能力、特长不一样,使命也不一样。我认为,大部分人是不适合创业的。”

  张建平进一步表示,“在决定是否创业的时候,学生首先要认识自己。”

  张建平认为:大体而言,创业者需要有如下特质。1,勇敢。因为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者不可避免会面临困难,需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2,坚韧不拔。创业者需要有坚韧性格。3,胸怀宽广。有容人容事之量,面对压力,能坦然淡然处之,能自我安慰:天塌下来有高人顶着;4,好学。不论学历如何,凡是有较大成功的创业者,无一非好学者。5,身体健康。身体不好者,尽量别去创业,否则多是自讨苦吃。

  以上5点,与学历、专业和学校无关,是创业者需要的要素。在现实中,凡是成功又快乐的创业者,基本上都具备上述5项特点。例外者,当属少数。

  因此,在遴选报考创业专业的学生时,遴选者需要懂得这些。而学生们在报考创业类专业时,更要有自知之明。   

商学教育的金字塔

  张建平教授告诉记者,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的院长都曾经用一个金字塔形状的图例来表述商学院的教育层次。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最低的层次是传授知识(knowledge),第二个层次是教授技能(skills),最高层次是性灵教育(attribution)。知识告诉人们“什么是什么”,技能教育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而性灵教育让学生了解“我是谁?”、“我的幸福的源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宇宙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等等对一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的方面。

  很多人都知道,哈佛大学开设了一门倍受欢迎的“幸福课”。而中国的大部分商学院的教育还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连技能教育都还比较匮乏。至于attribution的教育,则是我们从幼儿教育到博士教育都一直缺乏的东西。

  应该说,中国商学院教育和改革,任重而道远。   

张建平简介

  张建平教授,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 曾担任国际商学院副院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企业家联合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兼任国内十余家大学客座教授和数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先后获得 10项国家级或省部级荣誉和 4项校级荣誉。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