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清华教授陈劲:追求有意义的管理

2020年01月06日16:59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2019年12月19日,《清华管理评论》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报告厅成功举办“第三届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本届论坛以“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到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及优秀的企业实践者共同研讨不确定环境下的应对之道,从经济学、管理学及企业实践等不同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全球及中国企业管理的未来发展,以及在不确定环境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创新实践做出了深入的阐述和解答。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清华管理评论》执行主编陈劲主持本届论坛,并以“追求有意义的管理”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演讲的主题是“追求有意义的管理”,目的是展望一下企业管理的未来。

  现在中国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核心要义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特别是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我们要从输出产品和劳务逐步输出技术和专利,进而输出我们品牌和标准,最后输出中国独有的思想和文化。中美竞争无非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在相对衰退,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未来商业的竞争也是管理思想的竞争。管理思想的提出与发展,对产业的振兴是非常重要的。福特用科学管理思想制造出经济可行的汽车,使美国社会得到很大发展。之后,日本企业家则用美国质量管理思想提升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力。这是90年代初的事情,之后美国持续加强管理上的研究,特别提出并开展流程再造,进一步提高了美国企业的竞争力。由于在企业管理思想上的不断探索,美国的产业仍然是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

  所以,商学院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商学院是一个国家管理思想的源泉。我们看一下《哈佛商业评论》,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原创理论,比如波特教授的战略管理理论,再比如平衡积分卡、颠覆式创新理论,等等,都源自哈佛商学院。包括最好的一篇文章——《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领导者》,是《哈佛商业评论》创刊97年来引用率最高、对产业贡献最大的一篇文章。作为《清华管理评论》的执行主编,我深感责任重大,为此也非常关注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为此总结出2019年的管理主题词,分为五个方面和大家分享:   

新的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是商业管理中最核心的一个学科体系,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前的战略管理思想,主要基于西方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的思想,依附于波特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力量,其不足是忽视了变革时代动态能力的重要性,对知识和创新的内容涉入不够,对数字科技时代的新竞争优势总结不够,对源自东方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智慧完全忽视。

  战略上用得最多的是迈克尔·波特的书,但书中几乎没有讲创新,几乎没有讲动态能力,几乎没有讲知识管理。因此,这是一本比较落后的书。我们现在却用这本书作教材来指导中国企业,并寄希望以此赢得21世纪、22世纪的竞争,这是非常急需调整的。

  从战略思想的演化看,从传统的安索夫的环境论,到波特提倡的竞争论,进而逐步演化到核心能力论。但是,核心能力存在核心能力僵化的问题。而更好的战略管理理论是动态能力,战略管理更加重视动态能力建设,以弥补核心能力刚性问题。哈佛商学院Leonard Barton教授很有远见,提出核心刚性是无法面对不确定性挑战的,核心能力理论已经落后了。新的战略管理理论应该是以动态理论为核心的,一个企业融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将成为关键。所以,动态能力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动态能力关键要加入知识和创新的元素,知识使整个产业附加值增长,同时创新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的,是创新带来价值,不是自然要素决定价值。

  动态能力吸收了我们中国文化的思想。受李小龙自传的影响,我和我的合作者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论述“动态能力”和“水的哲学”的关系。其实,中国文化哲学的隐喻就是水的哲学,水可以变成无比坚硬的冰,可以变成自由漂流的气,可以变成不同形状的水,这正是动态能力所追求的。

  另外,需要在战略思想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论,因为西方是竞争思维,就像丹娜女士讲的零和博弈问题。东方思想对企业实现引领未来、协同共生越来越重要。

  总之,传统的战略管理是环境、市场、新科技驱动发展的,这是由外而内的发展;而未来企业的战略将逐步转成由内向外的发展,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建设,最后形成动态能力建设,这将变得日益重要。我把这二者综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战略管理框架,既考虑了环境趋势的分析,也考虑了企业能力建设,并视动态能力为最主要的部分,其中企业的知识管理和创新能力是动态能力形成的关键。在动态能力的框架下,平台生态和边缘竞争也将成为非常重要的企业管理主题词。   

区块链和数字化驱动的管理

  大家知道,中央非常重视新的战略科技选择,今年专门邀请了相关专家讲解区块链。下一步,如何进一步迎接数字科技浪潮,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数据科技和其它新兴技术的产生,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数字科技带来了创新的加速,形成了大爆炸式的创新,促进了动态能力的发展。所以,企业发展一定要重视数字科技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

  “创新的加速”的问题,有很多学者提出来,比如乔·韦曼(Joe Weinman),他提出商业中流程及资源、产品及服务与顾客关系的问题。当新的技术出来后,企业应从卓越运营向卓越信息转变,从产品领先向综合解决方案转变,从顾客亲密度向集体亲密度转变。加速创新这一趋势很重要,是企业发展中需要牢牢把握的。

  第二个创新是大爆炸式创新,创新对社会产生很大冲击力,如何把握好?从这个角度看,就知道战略管理理论为什么要重新创新了。在你死我活的竞争策略下,企业的影响力是比较有限的,因为没有整合全球资源或者伙伴资源。所以,应提出新的、更好的理论。当下一个产品做得更新颖、价格做得更便宜或者免费、与市场需要的快速响应能力更强,形成新的动态能力,就能够实现大爆炸式的创新。未来中国企业如何形成大爆炸创新,这就需要数据驱动下新的战略管理理论。阿里巴巴成功地从商业生态走向科技生态,2009年诞生的阿里云代表着阿里的硬科技发展。互联网后半场是工业互联网或者物联网,阿里在做物联网,华为也在做物联网,我刚刚从海尔回来,海尔也在做物联网,大家都在拼命争夺互联网的下半场。

  阿里很重要的优势在于,加快了信息数据的使用,加快了数据驱动的管理,提出了与美国不同的思路,从信息技术走向数字技术,是一个比较大的跃迁。在数据发展阶段,有很多数据管理问题,例如数据整合和数据精炼问题。阿里巴巴都做得非常好,因此也是波士顿咨询公司推选出的、来自中国的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全球最具创新的企业。数据也将驱动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并进一步驱动创新。区块链技术很大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开放性、实效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员工的管理、资产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将更加容易,为分布式管理、以及丹娜女士所讲的量子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区块链带来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实现维基百科式的创新: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每个人既是产品的获益者,也是产品的贡献者,不存在用户与企业的明显区分,这就是后熊彼特创新范式。大家看到,《维基经济学》的作者也是《区块链技术的革命》的作者,维基创新和区块链创新是一回事,都是相互联系的,产生的一个趋势就是:由大众参与的通过开放协作社群进行的创新将成为常态。所以,我最近提出公民创新的概念,或者叫做人民创新。事实上,所谓人民创新,在早期雅典就存在。古代雅典很重要的特色在于,通过在面对面交互的社会当中构建知识的网络共同体,通过特定机制进行互相协同,把分散在人群当中的知识汇聚到一起。过程中城邦起到很大作用,城邦提供了人类可以公开交互的场景,降低了人们的沟通成本,使得分散的创意得到有效的综合。

  所以,中国经济怎么发展?一个方向是驱动大城市发展战略,房地产也许没有好的机会,但大城市发展能促进维基式和区块链式的创新。要从做房地产学会做好城市,这就是未来的选择,是大地产,其整个构架、其复杂性,要比房地产高得多,明年应驱动大城市化战略。

  下一步,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事是做创新大脑,把人工智能用于工业的同时,也可以用于政府管理。阿里做城市大脑是非常有意义的。强调数字转型,把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化结合在一起非常关键,这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现在数字科技将进一步改变产业业态,形成新的创新范式。以前的创新是封闭式创新,未来是开放式创新,还要做创新自动化。我本科学自动化,后来搞创新,现在倒过来了,研究创新的自动化问题。创新自动化就是运用系统思想构建智慧大脑、智慧决策,从而打造更多的智慧组织。   

强化治理的管理范式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并提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关于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路探索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点。中国之治,要体现出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体现出依法治国制度体系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品质。

  强化治理的企业管理新时代也必将来临。这既包括了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多专注政治价值、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也包括企业组织范式将更加重视各利益相关者共生共赢的生态体系建设,更需要企业内外成员之间的协同互助。

  所以,最近我们参考国外的模式,进一步分析了共益企业模式。所谓共益企业,就是通过组织使命的混合化打造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这一使命驱动的管理组织模式兼顾了市场利润和公共利益导向,为组织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共赢价值,从而能够实现价值创造与共享的良性循环。希望大家关注共益企业,共益企业发展模式强调董事会职责科学设计问题组织运行透明度问题,以及组织层面综合价值和价值共享问题。   

平台战略和产业生态体系

  第四个方向是走向平台战略和产业生态战略。大家看到,1917年的时候,美国的著名企业都是技术企业;到了2017年时,成功的企业,像苹果、微软等,都是平台企业。我们再比较一下1997与2019年最有价值的公司,1997年最有价值公司是通用电气这样的企业,现在它的价值已经很低了,因为它是一个官僚体系,而成功的企业是微软、苹果、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平台生态企业。所以,企业发展走向平台化是非常重要的。与非平台企业相比,平台企业人员更少,利润更高,市值更高,增长率也更高。

  下一步,企业发展要重视平台建设,包括企业内部平台,也包括供应链平台和行业平台,能够完成三个平台建设的企业将是未来的赢家。平台建设过程中,管理模式需要随之进行根本性变革,不能再采用传统的、科学的、量化的、所谓的原则性管理模式,而是要走向合作式的、分布式、量子管理的模式。   

量子管理模式

  西方的缺点源自于传统的机械观。机械观支配下,人类在工作中,将自己视为被动的、没有情感、支离破碎的、不能自我激励的人。而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企业发展中的机械观实际上是在增强的,这是我们比较担心的。如果所有角色都由机器来完成,那么我们人的生活场景会出现很大的困扰。所以,我们在新场景方面,要回归人性,要保持我们原来美好的生活场景,通过人类的美德,彼此相互依存,共同合作。因此,我非常赞赏丹娜·左哈儿女士提出的,要建立我们的心灵资本。心灵资本优势很重要,可以克服我们的冷漠、消极,对社会有更多服务精神、更多的启蒙价值。

  与丹娜·左哈儿相似的观点,就是加里·哈默教授说的,现代管理剥夺人的适应性和创造力,形成的纪律、精准、经济、理性和秩序,抹杀了艺术、创意、勇敢和锐气。这样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丹娜·左哈儿女士认为,我们以前是基于牛顿的范式,认为世界是原子构成的,相互独立,由此影响了西方人的理念,包括强调个体主义、人生而自私的理念,以及把组织看作是一个机器。这对工业革命带来了很大的贡献,但信息化的时代中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所以,需要从原子社会走向量子社会,世界万物的存在是兼容并包的,每一个个体的里面都包含着另外的个体,所以世界万物都是互相连接、相互包容的。

  这就需要把企业组织转变成分布式组织,也就是刚讲到的区块链管理。区块链式组织就是分布化管理,就是维基百科组织。但这时要用领导力去引导发展,需要具有价值观,具有愿景、使命。新的战略思想、新的数据化思想、平台思想中,量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量子思想强调动态管理,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让每个员工不断思考人生的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   

走向第四代管理:追求有意义的管理

  下一步,需要探索未来管理的模式,即走向第四代管理。

  第一代管理主要是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提出科学范式,即标准化体系。现代管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范式——标准化范式,以追求效率为核心,这是其优势,也是其缺点。科学管理对工业时代效率的提升是有很大贡献的,但也带来问题,比如采用量化管理、6sigma管理的企业,例如摩托罗拉、通用电器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什么?它们的管理模式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过于量化、过于精准化。泰勒之后,韦伯也是一样,官僚制存在很大问题,科学带来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的同时,否定了基本人性。所以,这种管理思想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哈默教授曾批判“现代管理将具有创造性的、有主见的、具有自由精神的人们置入一个标准化的、规则化的体系内,这就糟蹋了人类最美妙的想象力和首创精神。管理促进了营运的规范性,但降低了组织的适应能力;提高了全球顾客的购买力,但造就了数百万计的半封建、自上而下的组织;使商业运转更有效率,但没能使当代商业更关注伦理价值。”这就是传统管理的缺点。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写过一本很重要书,就是《企业的人性面》,如何进一步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我们需要有新的认识。

  第二代管理重视和加强了人的因素,来自于美国组织行为专家的研究,他们强调把人的作用发挥得更好,第二代管理学强调组织行为理论,非常成功地改造了管理。但传统的第二代管理没有强调知识和创新的作用,仍是工业经济的产物,这是其不足,怎么改变?德鲁克特别强调员工创造性,发挥员工创造力。很多员工的创造力,在传统组织体系中,很多员工的创造力是没有发挥出作用的,所以必须进行改革。那么,激发员工潜力和创造力,帮助实现员工自我尊严,帮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是德鲁克对管理的巨大贡献。

  德鲁克对面向21世纪的思想进行了预测,但没有提出系统的方案。我在德鲁克基础上进行了第三代管理学体系的研发。在充分吸收前二代管理学在计划、控制、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探讨知识、创新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新的管理学教材。第三代管理学虽然强化了知识与创新的作用,但对哲学的借鉴仍然很不够、对人文精神的借鉴不够,对科技趋势研究不够,所以我现在正在研究第四代管理,最近提出来“有意义的管理”,目标要引领新时代东方哲学与人文精神复兴的管理范式。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弘扬哲学和人文精神,推动哲学与管理的结合。

  一是基于哲学思考的管理发展

  商业发展中一定要重视意义,当代哲学意义集成者迈克尔·达米特(Dummett)提出,人的认知能力与语言实践是意义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表面的语言表达,而是意义探索。真也是善的问题,以前讲真善美,现在应讲善真美,不善是没用的。存在分析心理治疗学家弗兰克亲身经历过德国纳粹死亡集中营牢狱的苦难,劫后余生,他认为,只有当负有责任感地应付困难、处理问题时,人才会感到生活的意义和幸福。

  下一步,在管理中,从信息的获取到意义的寻找,是一个新的突破。意义是一个符号,而信息是一个指号,符号和指号是不一样的,符号具有文化意义,指号是逻辑的,要超越指号关注符号;经济学家哈耶克(Hayek)认为经济现象有复杂现象和简单现象之分,信息可以理解简单现象,意义可以理解复杂现象;意义与“模糊型”创新思维对应,而信息与“明晰型”逻辑思维相合。中国为什么强大?因为有意义需求,看这幅画,并不是画一幅画,是画中国士大夫追求报国的心态,所以就有范仲淹为天下奋斗的精神。

  二是关注实践智慧

  知识是重要的竞争资源,这是日本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先生的重要结论。西方人不愿意研究知识,因为他们把组织看成信息产物,他们受牛顿的影响,从泰勒到西蒙,都是这种思想,西蒙比较重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是信息处理的理念,西方认为知识是显性的。东方人为什么将来会强大?东方人善于隐形的方法处理,知识不仅包括显性知识,还包括技术诀窍,更包括理念、情感等认知。所以。下一步要与东方思维结合,我与野中郁次郎先生密切合作,最近在探讨21世纪管理思想,特别是怎么与东方思想结合。

  在运用东方理念上,表现最好的企业家之一是本田宗一郎,他很重视实践,重视通过知觉及身体其他部分判断知识,而不是通过大脑思考。西方哲学家笛卡尔的思想是,我思故我在,只有大脑才是正确的,别的不正确,这就是“笛卡尔的错误”。其实其他身体器官也是能感知的,甚至感知得比大脑更准确。要身和心融合在一起,我们用心、脑,但是没有用身体,这是我们管理的缺点。所以,我们需要基于信念、身心合一、情感互动的管理模式。但现在很多企业家信念不足,身心不合一,与员工缺少情感互动,这就是丹娜女士讲的,没有连接性,就没有形成企业发展必要的量子场景。西方人缺少连接性,而东方企业家可以做得更好。

  三是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对创新非常重要。相对西方来说,中国传统思维、中国文化更擅长整体的、全局的、系统的、动态的、平衡的、前瞻的、伦理的思维方式,为“有意义的管理学”提供了最合适的思维根基。比如说,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诸子百家对人性论、人格论、境界论、健康人生论等的丰富的、全面、深刻的洞见和领会,对“有意义的管理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现全球包容性增长的目标提供了理念和信仰方面的有力支撑。

  中华传统的组织与制度也为“有意义的管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为中华传统制度基因之一的多元而一体的“大一统”观正在帮助中国人开辟着一条政治现代化的创新之路。这种多元而一体的“大一统”观也可以为整合管理学的发展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管理学范式。

  所以,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的倡议,也呼唤基于中国哲学智慧的新型发展与管理理论。中国的经济管理学者肩负着解读“中国模式”,总结升华“中国经验”的转型使命,助力和引领中国建设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强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正推动着管理学向有意义的方向转型。

  面对未来的时代转型,寻求管理范式上的变化是必然的。面对新的挑战,企业管理要从运营的、封闭的、控制的、资源驱动的、经济利益导向为主的范式走向创新的、开放的、共生的、知识驱动和意义驱动发展的新范式。   

关于作者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委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以及学术期刊《Int. J. of Innovation Studies》创始主编,《Int. J.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udies》主编、《清华管理评论》的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管理与企业管理。

  陈劲是我国技术创新管理领域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者。30年来,他持续开展创新管理理论研究,设计了“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整合式创新”的技术创新战略四阶段发展路径,构建了与之相匹配的“自主研发主导—内外协同—产学研合作—基于核心能力”的技术创新系统;并持续深入对中国10余家骨干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和创新系统设计,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应有贡献。此外,陈劲还积极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以“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知识体系建设等。


  来源 |清华MBA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今年考研474万人,学历内卷不断加剧!

如果你还在纠结考与不考?考什么?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