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程名望教授:中国经济也将陷入“拉美陷阱”?
2016年09月27日15:30 智库商学院 阅读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内外看空中国的声音重新抬头。我想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其源动力视角做一点解读。
1、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十分贫穷,人均GDP仅250美元。不顾一切的拉动经济增长,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就成为当时的首要选择。在此背景下,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基本战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核心目标是追求GDP,而环境恶化、资源耗竭、社会收入差距等问题都没有充分考虑,走的是一条“重效率,轻公平;重投资,轻消费; 重产出,轻投入”的经济发展道路。在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创造“中国奇迹”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7589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的统计)。此时,中国既具备了经济转型的条件,也到了必须转型的迫切时刻。经济转型既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成为了政府和学界的共识。应该说,中国正在经历艰难但卓有成效的转型,其目标是从单纯的追求GDP转变为三维目标:经济增长、环境友好和社会公平。
在新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框架下,经济增长虽然依旧重要,但已经不是唯一目标。接受经济增长放缓,放弃“唯GDP论”,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但这不表示中国经济走向衰退,而是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转型,开始走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有效性。
中国能实现经济腾飞,一定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和有效模式。从经典的凯恩斯主义框架看,在制度改革的冲击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同时启动,形成了“三轮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那么,该模式是否依旧有效?
第一,就投资看,投资对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是“中国经济模式”的特色。投资需要资本集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本集聚是通过“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式,以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实现的。其逻辑就是倾全民之力,推动中国战车滚滚向前,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个战略框架和发展模式,我本人是支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复兴一定需要几代人付出血汗,甚至做出牺牲。目前,不可否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边际作用在衰减,也不可否认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需要从投资拉动到消费拉动的转型。但作为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大国,中国基础设施的投资依旧存在很大空间,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政府可以通过投资进行良好的掌控,有极强的主动性。这个主动性,也使得中国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极强。
第二,就出口看,不可否认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持续波动,西方国家需求疲软。也不可否认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崛起对世界市场的侵蚀,对中国的出口带来严重挑战。但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使得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短期内难以消除。特别是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一路一带、亚投行等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对于产业转型和升级、中国制造国际化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就消费看,消费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基础性作用。随着中国经济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国家供给侧改革、自贸区等政策的实施,也为供需平衡的实现,以及居民消费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依旧存在,可保持在旧有模式的基础和惯性下,中国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3、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三驾马车”仅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外在模式,而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源动力,从根本上说,来自于资源优化配置和制度改革。
第一,以制度改革为把手,中国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看不见的手”逐步成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手段,促进了土地、资本、劳动等资源在区域、城乡、行业、企业之间的有效配置,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迸发了惊人财富。
以城乡间劳动力流动为例,随着亿万农民从传统农业部门流动到现代工业部门,据笔者估算,其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8倍。
第二,人力资本积累和提升导致的内生经济增长不可忽视。随着经济增长,中国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迅速,通过教育、健康、干中学等途径,整体人力资源的素质快速提高,形成典型的内生经济增长。
目前,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很多问题,但存在问题不一定是坏事情,从某种程度上看,它表示资源优化配置、制度改革、人力资本提升的红利依旧存在,潜力还没有发挥完毕。之前我们往往仅仅强调人口红利,并担心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而实际上,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不仅仅是人口红利,还有资源优化配置、制度改革、人力资本提升等红利,且这些红利依旧存在,并形成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也就是说,制度改革和资源配置并没有彻底完成,其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并没有彻底消失。本届政府致力于进一步推动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并进一步注重资源优化配置,将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依旧存在并充满生命力。
4、要认识到城镇化的重要作用。
就上述分析看,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既存在“三驾马车”的拉力,也得益于制度改革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动力。“外有拉力、内有动力”形成的强大合力,创造了中国“增长奇迹”。能同时延续这种合力的,是城镇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来说,城镇化具有双重作用,它即是目的,又是手段。
城镇化是人口集聚的过程,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一方面,在该过程中,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将实现更有效的优化配置,从而激发更高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总体人力资本将进一步提升,为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提供源动力。而随着城镇化推进,资源不断优化配置、人力资本逐步提升,人民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经济增长与转型、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过度看空中国经济,不可取,也不可信。只要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改革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红利就会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就会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我们就可以跨越“拉美陷阱”,在本世纪中叶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三步走”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总体上,我们乐观于中国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和进步,并坚信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正姗姗而来!
- 来源|《解放日报》
17年考辅名师倾情指导,带你入门MBA联考备考
点击立即报名 :https://ke.mbalib.com/pc/column/939?cid=1%3Ffrom_source%3Dsxylb
详细课程咨询添加微信:mba2088